标签:
医疗健康 |
用化验代替诊断,还要医生干嘛?
顾则徐
央视7月29日《焦点访谈》播出“男科门诊的秘密”节目,节目中重要内容为记者在得到病人报料,先在北京经过检查为健康后,去石家庄博大医院诊断男性疾病,化验时用绿茶替代尿液,随后医生称尿液检测出了炎症、霉菌和杂菌,记者被诊断出重度肾虚、前列腺炎、附睾炎,需要付出高额费用进行治疗。8月1日,针对该引起公众不满的节目,卫生部新闻办相关负责人回应,用绿茶替代尿液送检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仪器无法鉴定样本是否为尿液,相关报道有悖于媒体职业道德,是误导公众。针对该回应,我想为央视《焦点访谈》一辩。
央视《焦点访谈》“男科门诊的秘密”节目中,绿茶替代尿液送检只是整个诊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其实质性的问题是本无任何疾病的记者被诊断出了一系列严重的疾病,如果不抓住这个实质,绿茶替代尿液送检的性质就不能被看清。医疗诊断是由医生对就诊者整体的精神状态和体质状态进行判断,中国传统医学称之为望、闻、问、切。就诊者也许是健康的,也许是患有疾病的,是否健康有赖于医生根据科学和经验进行判断。无论医学如何先进法,仪器设备在诊断过程中仅仅只是医生的辅助手段,其检验结果只能是医生进行诊断的参考依据之一。卫生部新闻办相关负责人的回应,是将化验取代为诊断,然后抓住记者用绿茶替代尿液的情节,将责任全部推给记者,是一种偷换概念的思维,是以科学的名义否定科学,完全违背了诊断学基本理念。如果化验就是诊断,化验结果就是诊断结果,那还要医生做什么?用机器取代医生,是机械时代的反科学主义。
不管化验的结果如何,不管记者送检的是否是自己的尿样,都只是医生进行诊断的参考。医生的责任在于通过询问、观察、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化验仅仅只是进行检查的一个手段,而且从检查环节来说,也不等于整个的检查。对于医生来说,即使认为化验本身的技术准确性是可信的,也还要警惕送检、化验、出报告过程中发生差错的可能,比如,甲尿样与乙尿样被搞错,甲报告与乙报告被搞错。化验的结果,必须要与询问、观察及其它检查所得结论相符合,才有意义。如果不相符合,就要重新检验,甚至检查进行化验的仪器设备是否损坏或故障。央视《焦点访谈》“男科门诊的秘密”节目中,记者已经被诊断为患有多重严重疾病,在这一事实下,辩白记者是否用绿茶替代尿液送检,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从诊断学而言,需要辩白的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为什么会被诊断出患有多重严重疾病?是为了钱,就老实承认。是医生不负责任,就老实承认。是专业水平不行,就老实承认。
那么,央视《焦点访谈》“男科门诊的秘密”节目中,绿茶替代尿液送检情节是否就毫无意义呢?不是。它告诉了公众乃至医生以及卫生部,至少有这样一个重要道理:既然仪器设备无法判断尿液与非尿液的区别,则仪器设备是不可以真正信赖的,无论是卫生工作人员还是公众,都要警惕盲目信任和依赖仪器设备的观念和心理。对于卫生部来说,具有明示和暗喻的道理就更多:如果仪器设备没有损坏或故障,当市场上的绿茶饮品在化验中与重症病人尿液没有区别,被化验出一系列令人害怕的数据,比如化验出的霉菌数据是绿茶饮品无论如何不应该有的,央视《焦点访谈》“男科门诊的秘密”节目已经发出了超越医疗范围的警示,涉及到了如何进行饮料监管的问题。因此,卫生部恰恰不是应该进行辩白,而是要万分感谢央视《焦点访谈》节目和暗访的记者。
2012-8-2
发表于2012-8-3《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