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羞耻感主宰我们的生活(上):现象
(2012-04-26 15:22:27)
标签:
转载 |
“羞耻”一词来源于印欧语系skam一词,是“隐藏”的意思。亚当和夏娃吃智慧树上的果子后,便有了自我意识,发现自己全身赤裸,那时,他们便有了羞耻感,用无花果树的叶子遮盖自己(圣经中这样记载)。一般而言,羞耻同尴尬、骄傲、声望、地位一样,与我们如何认识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与评价有密切的关系。潜在的羞耻感是普遍存在的,但有时,我们会完全丧失对羞耻感的控制。
羞耻感的成份非常复杂,包含:自卑感、敏感的自我意识、愤怒、被压抑感以及恐惧感。强烈的羞耻体验往往包含两种感觉,其一是异常感,其二是自卑、自我缺陷感。我们常感到:“如果别人发现了我们的缺点,他们会讥笑我们,对我们感到愤怒并排斥我们。”从这一点上说,羞耻感是丧失认同感的极端表现。
既然羞耻感的影响力如此之大,那么人们当如何应付它?方法之一就是要避免被他人看成是卑微、软弱的人。但这种方法仅有短期效果,如果长期使用,就会面临问题。
补偿
所谓补偿,就是尽一切努力证明自己是出色的、能干的,并不惜代价避免被他人轻视。有时,我们与他人竞争,只是为了向自己或他人证明自己的价值。有时,我们好像在拼命弥补或证明一些事情,其实,我们只是在努力证明自己并不那么糟糕、无能,以便能够被他人接纳。
掩饰
人们往往试图掩饰或避免可能带来羞耻感的事件。我们会采取各种形式来掩饰躯体羞耻感(包括对疾病的羞耻感)。当感到羞耻时,我们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们将他人看作潜在的羞耻源,不允许他们在身体或思想上与我们过度接近。当我们如此应付羞耻时,我们就会将我们大部分的生活隐藏起来,甚至想自己隐藏。我们会压抑自己的记忆,以免回忆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和羞耻。
暴力/攻击
“如果你羞辱我,我就揍你。”这是一种报复性羞耻。暴力,尤其是男人之间的暴力,经常是一种避免羞耻感的策略,是保全面子的一种形式。雷因在校行窃被抓获,当父亲知道后,狠狠地揍了他一顿。他父亲采取这种行为,是因为他为儿子的行为感到羞耻,认为他儿子的行为使他及他的家人蒙羞。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羞耻和愤怒。如果雷的父亲不为雷感到羞耻,而是关心如何帮助他,那么他或许会坐下来弄清楚雷为何偷东西。
投射
投射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简单地将你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因此,当你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感到失败时,你相信别人也这么想;当你认定自己不可爱时,你想他人也会这样认为;防御性投射,是你害怕自己的某些方面不令人满意,或这些方面已经不令人满意了,但你却对自己隐藏,反而从他人身上看到了这些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因此,你把他人看作是懦弱、可耻的。比如,对同性恋的谴责,或许就是一种避免意识到自己怀有同样欲望的方式。我们在他人身上发现的就可以去攻击。有时,内部折磨者憎恶自身的软弱,因此,他们从其他人身上发现了这种弱点并进行攻击。种族或性别歧视就根源于此。
屈辱与报复
羞耻与屈辱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都包含痛苦的感受:如被贬低、受伤害或被排斥,我们感到他人(例如父母、同伴、老板)认为我们能力不足,或某方面很糟糕等。区别在于:产生羞耻感时,我们认为自己的确不好;然而受屈辱时,我们却不这么认为。举一个极端的例子,酷刑使人受折磨,但却不会使人感到羞耻,因为他们不会认为自己不好。因此,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是责备自己,还是责备他人。
当我们表现很差的时候,我们应当反思自己的行为,使用理性/同情性思维设想这件事是否能避免,并结合当时的场景进行思考。如果我们自我攻击,认为自己内心罪恶,我们将丧失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也无法成长、改变、适应以及更好地处理问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