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分析哲学哲学教育 |
分类: 维特根斯坦哲学 |
5.命题的逻辑分析
5.0 真值函项的概念
一旦确定了命题的语义基础,就可以着手对命题进行逻辑分析。逻辑分析的任务就是表明命题以何种方式依赖于其语义基础,而这种方式会使命题具有何种特征。这一章的开篇就给出了命题与其语义基础的关系:命题是基本命题的真值函项(5)。
真值函项就是逻辑连接词[1]。前面讨论逻辑对象时,就已经说明逻辑连接词既不是真值的函项,又不以真值作为函项的值,也就是说,逻辑连接词并不是连接逻辑对象的东西;逻辑连接词是对真值可能性的运算,其结果是得到特定的命题,而不是命题的真值。关于什么是真值函项,维特根斯坦再次与弗雷格进行了对比。
按照维特根斯坦的理解,弗雷格混淆了真值函项的主目和名称的词缀。名称的词缀(affix)就是与其他部分一起构成名称的东西,例如J. Caesar这个名称中的“J”就是一个词缀。词缀相对地独立于名称的其他部分,我们有时说“Caesar”而不说“J. Caesar”,有时我们也说“J”单独表示某个意思(the first name),不过这个意思依赖于约定。在弗雷格那里,一个命题,例如“Øp”,就是一个真值的名称,但它同时又是以“p”为主目的真值函项;就“p”参与构成名称而言,是一个名称的词缀,这样就有了真值函项的主目就是一个名称的词缀这样一种理解。
维特根斯坦不满于这种理解。词缀是可以任意约定的东西,因而否定号无法表明Øp与p的涵义之间的联系。事实上,把“p”看成名称,就已经切断了这种联系。既然维特根斯坦严格地区别了名称与命题,作为真值函项主目的东西就只能是命题,而不是名称。至于为何在命题上附加逻辑连接词将改变其真值,可以这样解释:真值函项本身是一种关于真值可能性的运算;而不必解释成:真值函项是命题真值的函项。也就是说,附加真值函项会改变真值的原因不在于函项的主目,而在于函项。
[1] 这里要注意“函项(function)”一词所包含的歧义。在数学中对于式子b=f(a),有时我们说“f”代表一个函数(function),有时也说b是a的函数,这里“函数”既指一种映射关系,又指这种映射关系后域中的某个值,即函数值。对于“命题函项”这个概念也有类似的歧义,这个词既指真值连接词,又指包含真值连接词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