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哀怨赤崁楼》是一部闽南语文艺爱情悲剧片!
男主角感情观:爱人的臂弯是浪子永远向往停泊的家。
女主角感情观:爱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包括时间跟死神!
男主角为了自食自立,白天在大街上拉着黄包车到处奔波,晚上读书,是一个勤奋有为的青年;为人率直,热心助人,凡事讲求平衡与美感。因为与女主角是青梅竹马的恋人,男主角认定了女主角是自己一生守护的伴侣。
女主角是做裁缝;个性单纯善良,因为心软,所以不擅拒绝别人,反而为自己的情感带来许多混乱的状态…
男主角在一次误遭被指认为小偷扒手的场合,有位富商出面,替男主角解了围。富商欣赏男主角的气质、风度,想要栽培男主角。劝女主角暂时和男主角分手,不要阻挡男主角出国深造的机会,等男主角成功后,再和她复合,女主角含泪应允。 
女主角苦等男主角多年成功回来,却等到男主角要娶富商之养女的消息。女主角伤心过度得重病,男主角才知真相。
在女主角快死时,富商才发现女主角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生女。。。。。。
男女主角二人平时约会、谈心吐情的地方就是在赤崁楼。
赤崁楼,(白话字:Chhiah-khám-lâu),位于台湾台南市的中西区,原名「普罗民蔗城」(Provintia),最早建于1653年,是荷兰人在汉人起义抗荷的「郭怀一事件」(1652年)后所兴建的。
赤崁楼已有300多年历史,论年代,除安平古堡外,赤崁楼可说是全台湾最古老的荷兰建筑遗迹。
台南市是台湾本岛最早有汉人开始开发的地方。早期的汉族移民,可以追溯至明代中叶。当时已有一些倭寇、海盗,以台南为基地为祸附近海域,大陆东南沿海居民与台湾原住民皆深深受其骚扰,明朝廷几次派兵讨伐,与原住民有了初次接触,也开启了汉人往台湾移民的历史。闽粤一带陆续有居民因为逃荒、捕鱼、经商等目的而移居到台南。 
1624年,原占领澎湖的荷兰人和明军签约,放弃其在澎湖的经营,转而登陆台湾南部,首先兴筑商馆「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做为在台湾的统治中心。
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由于对汉族移民及平埔族等民族的百般苛征、限制,终于招致汉人不满,于1652年爆发了「郭怀一事件」。该起义事件虽然最后被敉平,但荷兰人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遂建造了「普罗民遮城」,汉人则称该城为赤崁楼或红毛楼。此城是用糖水、糯米汁,搅拌蚝壳灰,迭砖建造而成。周围约一百四十一公尺,楼高十公尺半,南北角有瞭望台,还有古井与地窖两所,储存粮食预留水源,作为战的准备。
然而由于无法平息汉人愤怒,直到郑成功入台前,全岛形势始终动荡不安。
1661年4月,郑成功在任职荷兰通事之汉人何斌的引导下,通过鹿耳门港道,首先攻下「普罗民遮城」。之后,郑成功立刻改普罗民遮城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并颁布谕告:「东都明京,开国立家,可为万世不拔基业」。在东都暂住9个月以后,郑成功终于攻下「热兰遮城」,结束了荷兰在台湾38年的统治岁月。
荷兰人投降以后,郑成功改热兰遮城为「安平镇」,做为郑氏府第;已改名为「东都承天府」的普罗民遮城,则是做为全岛最高行政机构。然而不到半年,郑成功即不幸因病逝世。世子郑经即位之后不久,在1664年废东都,以「东宁」称全台湾。承天府裁废后,赤崁楼便成为储藏火药的场所。
1721年,朱一贵起义反清,赤崁楼的铁铸门额被拆去镕铸武器。以后再加上人为的残损,风雨飘蚀、地震颠摇,到后来,赤崁楼只余下四周的颓兀城墙,呈现一片凄清荒凉的景象。
1788年乾隆晚年平定林爽文事件,清朝将福康安将军平定过程刻成八块长方形石碑碑文,以汉文、满文撰写,立置放于赤崁楼,供人阅览瞻仰。
19世纪后半叶,大士殿、海神庙、蓬壶书院、文昌阁、五子祠等建筑,先后盖在赤崁楼的原址上。这五座建筑物,巍峨高耸,为破落的赤崁城址平添了壮伟气派。台湾的日治时期,日本人则以海神庙和文昌阁、五子祠当做医院和学生宿舍。
1921年,日本人在拆除大士殿重整该址时,又重新发现了普罗民遮城的旧堡门,然后又发掘到东北角的荷兰炮台残迹,以及通到堡垒地下室的门户,因此将之为历史馆。战后重加修缮,成为台南市立历史博物馆。1974年又重修一次,而成今貌。
由于在该址设有历史馆于海神庙和文昌阁,参观者络绎不绝,积久成习,一般人就把这神庙楼阁认为是古代的赤崁楼。事实上今赤崁楼仅有海神庙、文昌阁下方之城基为荷治时期原物,而更多的旧城址埋藏于城基下方地底中,至今仍有待发掘和重现。

赤崁楼在1983年被台湾内政部列为国家一级古迹。
随着两岸大三通的脚步加速,经贸、旅游、探亲。。。更加凭繁,有机会到台湾,不妨,到台南赤崁楼一游,你将可看到,时至今日,依然保留着当年拍摄《哀怨赤崁楼》的工作照片及记载,最难能可贵的是因为,在《哀怨赤崁楼》之后,已不再批准任何剧组进行摄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