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陆萍《床上有棵树》之3——《一个尘封43年的故事》

(2022-03-23 23:28:57)
分类: 散文集


陆萍《床上有棵树》之3——《一个尘封43年的故事》

          陆萍《床上有棵树》之3——《一个尘封43年的故事》

                                                 广西湛江遂溪罗冈小镇。第18世界华文诗人大会签名墙
                                             

 小镇大俗大雅的建筑,让人提神。

在通往餐厅的路上,我和四川来的吕进教授同行。说笑间,吕进忽然缓下脚步郑重其事地对我说,陆萍,我记得在《诗刊》上写过你的评论。我吃惊地问,是什么时候?评的又是什么内容?吕教授说,70 年代,写纺织厂的吧。我说,这类题材我曾经写得很多呢,也不知道你评的是哪首。我们的对话,很快被周围诗人们的欢笑声打断了。

这一天,是2018 11 24 日,湛江遂溪。从我国各地以及从世界各国(地区)风尘仆仆赶来的百余位华文诗人,聚集在这北部湾海边古雅的罗岗小镇。第十八届国际华文诗人笔会将在这里隆重举办。那些个诗情洋溢的场面,小镇每处的花草树林,或许都刷新了记忆。

陆萍《床上有棵树》之3——《一个尘封43年的故事》
              与中国新诗研究所首任所长.吕进教授

笔会进入第三天,一场在岭南师范学院举办的“百年新诗”诗歌论坛开讲了。那天下午,当我上台发言结束,在茶歇当口,只见吕进教授快步向我走来,似乎心情有点激动地对我说,陆萍,我记起来了,你的那个作品叫《闪光的工号》,你写过吗?

当时我肯定两眼放光。我说是的!是首长诗,有近千行吧,发表在全国当时唯一的文学季刊《朝霞》的头条。我声音果断,毫不含糊。因为那时我刚步入诗坛,在纺织厂倒三班时,与郑成义一起完成的这首长诗。

吕教授抑住语气,一字一顿地说,那就对了,肯定是在1976 年。记不得是在“四人帮”粉碎前还是粉碎后。我写过你的,你去找,一定能找到的!

在吕进教授坚定的语气中,我当然坚信。坚信这份宝藏肯定存在,而且正埋在遥远的岁月深处。虽已历经了43 度春夏秋冬,却从未与我打过照面。

话到这儿,我们俩都很兴奋。仿佛一种没有悬念的期待,已唾手可得。当时,坐在我身边来自台湾的庄云惠,她是诗、书、画顶级高手,在现场眼疾手快,已经用相机,替我俩记下了历史性的一刻。

有资格说“历史”这个词了。试问人生中,有几个“43 ”年呢?

我对吕教授说,二十年前,你作为中国作协大陆女诗人的副团长,我还和你一起去了台湾访问,后来在日本前桥第十六届国际诗会上又见面,你都从来没有说起过。现在已经过了整整43 年,怎么才刚刚听你讲起。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觉得真是奇怪。

吕教授日理万机,手中万千事务,天天风起云涌,长诗题目,怎么突然间就穿云破雾杀出几十年重围,他干脆利落朗声出口:“《闪光的工号》!”

而我也雷电闪接:“对!《闪光的工号》。”

暗语般地无缝对接,让43 年来的岁月小道上,一时张灯结彩,满目通明。

其实,吕进教授自己也沉浸在这个有点离奇的情节中。但是离奇归离奇,离奇的真实,还是真实。于是他再一次对我说,肯定有这回事,没错。你回去找。

他的话是这样说了。但是,他仿佛又被“离奇情节”拉了回去,他这句话出口后,又看着我自语:我怎么会突然想起你这个长诗题目的呢?真是奇怪啊。想来曾被世界诗歌研究会授予黄金桂冠的吕老师,生活中也有不解的困惑哈。

他说,是你激灵了我。你刚在论坛发言时,你的那种眼神、语气。

陆萍《床上有棵树》之3——《一个尘封43年的故事》

                         新诗百年论坛.第18届世界华文诗人大会.岭南师范学院

抑或,那沉睡在遥远年代的故事,是被十八届国际华文诗人笔会那浓郁的气场所激活了?吕教授微笑着沉思,一时还斜目睃了我一眼,似乎还在默默地追问自己“怎么会突然想起这个事”。

次日,笔会又组织我们去遂溪的调丰村、湖光岩风景区,一路上大家诗情勃发,而各式穿戴更在田野上形成一道亮丽风景线。天下着蒙蒙细雨,在调丰千年古官道遗迹边,我们正望着那久远年代里高脚牛车的车辙时,吕教授忽然又认真地对我说,陆萍,你不要去找了,我想起来了,我们新诗研究所里有《诗刊》完整的资料,回家我去找!

我满怀感激。自己对信息的获取,怎么竟会如此闭塞,一如在洪荒年代。至于吗?!我也在拷问我自己。

生活真是一个无解的谜。

开幕式那天,吕进教授荣获本届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人杰出贡献金奖”。这是众望所归,也让我们为他的荣耀而荣耀。吕老早在二三十年前就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是全国文学奖、鲁奖的多届评委,并获百年新诗理论贡献奖。在种种笔会上,却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还不断提携新人,我就是其中一个。

笔会很快结束了。我和湖州的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周孟贤和老高同路踏上归途。在候车当口,忽然就收到了吕教授的微信。他是坐飞机回去的,几乎是在着陆的第一时刻,就寻找出了那本尘封近半世纪的《诗刊》,翻出他当年评文的三个页面,一一拍照发了我,并附言“有历史局限性,但值得纪念”。俄顷,似乎又意犹未尽,他在微信上又跟了一句:“我怎么会突然想起的呢?”

是的,其实我俩都很惊诧。

这个故事穿越漫漫风云,43个年头后才刚刚抵达我们今天的十八届国际华文诗人笔会现场!如果没有这个笔会,或许这段美丽的细节,于我,还在远方的远方隐身。

诗友们纷纷祝贺我:“这是你这次最大的收获,也是我们笔会最大的收获啊。”更有人说:“陆萍,这件事非同小可,应该编进国际华文诗人笔会的大事记啊。”呵呵。

是的,对于生命流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我唯有感恩。感恩吕教授,感恩笔会,感恩笔会的诗友,也感恩生活和命运。今天整理本文时,正好又收到吕教授寄我新加坡出的新书《吕进诗选》(双语),他还在签赠中留字:“闪光的工号永世的情谊”。

人生的一幕幕场景和情节,谜一样随涉世的深入而渐次展开。但是展开得再辽阔再高远,总会有渐次收拢的节点眼,会冷不丁地冒将出来。想来眼下这幕,也终于破了一个湮没在世事万千之海的谜底。

梦圆的欣喜哦。

                                                      2018-11-29.红日已高三丈透

 陆萍《床上有棵树》之3——《一个尘封43年的故事》

陆萍《床上有棵树》之3——《一个尘封43年的故事》  陆萍《床上有棵树》之3——《一个尘封43年的故事》

  陆萍《床上有棵树》之3——《一个尘封43年的故事》
第18届世界华文诗人大会诗友跟帖摘选:

董振国:不得不佩服吕进敎授惊人的记忆力,这也许是陸老师机缘所在吧!

陈胜辉:真好,好诗和诗人,总会有那种时候,在陌生的读者那里,引发共鸣与回响。那位拿着录音笔走向陆老师的女士,正是如                此。四十三年的诗歌机缘,对诗人和评家确实是个奇迹,也令读者动容

孟贤:一路上为陆萍高兴!吕进先生的那篇评论像一只报春(报喜)鸟,拍动双翼、衔着喜讯穿越43年的光阴,向陆萍飞去!可以               说,幸亏有这次诗会,碰见了吕教授,遂溪作美呵!

周孟贤:此文此诗,珍贵的史料。一段佳话。若本次笔会出书,该收录进去。

墨心人:玫瑰玫瑰

@陆萍佩服著作等身的吕老,想起四十三年的评论并对号人座——万益

唐至量:陸萍老師和呂進教授這段斷線43年後重續的詩壇佳話不僅是二位的收獲,也是本次詩會,是我們共同的收獲。祝賀二位! 

董培伦:应该千恩万谢啊!

万益:@陆萍证明萍姐有诗有故事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