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慨、批评与建议

(2010-09-04 19:09:28)
标签:

感慨

写给新浪

创办博客

五周年

感谢与建议

分类: 杂文

感慨、批评与建议

   ——新浪创办博客五周年记

首先祝贺新浪博客创建五周年。也祝贺所有新浪博主们!

昨天下午我在单位,打开机器叫同事帮我整理一些旧作(因眼疾又患了,校对很成问题),上博时,见到新浪一位长期关注和支持我的资深编辑发来一张纸条,要我参加新浪博客五周年活动,过去我从未参加过新浪的任何活动,原因在于我看不明白活动的内涵,即便看懂了也操作不来,这不能怪新浪,只能说明自己笨拙。这次看到这位颇具文化品位的编辑给我发纸条,我想可能是比较有意义的活动,同时也是为了对这位编辑的尊重起见。我叫同事点击了,而然没想到我的头像马上就出现“风云博主”的图标,这在我看来似乎有点儿俗气。同事没通过我并兴致勃勃地在“今天我的博客几多年岁的栏目下填写了三段文字。

·                            过去5年的总结:

过去的几年太快过了。

·                            我今天的心情:

很好!

·                            向未来许下一个愿望:

继续写......

 

那是我同事的观点,现在更正一下我的观点:过去5年的总结:过去的几年太快过了。——基本同意,因为时间与我很不从容,恨不能一天当两天来用!我今天的心情:很好!——哪有什么很好的心情呀,能一般的心情就不错啦。向未来许下一个愿望:继续写......——怎么叫继续写呢?我从未在博客线上写过大家所说的“博文”。基本上还是手写,面对机器我是没有文学感觉的,还是习惯手写,手写能给我带来无尽的乐趣。应该说我发在新浪上的东西基本上是过去创作的,大多在媒纸上发表过,应改为继续将自己觉得不错的作品贴上来,奉献给广大的读者。再就是我把新浪博客看成是保存自己的文学作品分类档案库。感谢新浪给予我这个文字仓库。

我看到同事帮助我回答的问题,让我哭笑不得。即便要填写那也没有表达我真正的意图。我立马就在帖子下做了一番更正说明。多年来新浪的确很能花样出新,整得我一愣一愣的......至于这些技术操作我还是个“菜鸟”(尽管不习惯这类的网络语言,但今天还是用了)。至今我还整不明白为什么要叫着“博文”?文章就是文章,而且文章体裁分类十分之多,就文学而言有小说、散文、诗词赋、文学评论、戏剧、影视剧本等等之分,怎么用个“博文”就给概括了呢?这不是把文体给搅浑了吗?当然也许更多的人是为了随性写着好玩,那当然可以称之为“博文”啦?难道上博客的人都是为了好玩吗?我看未必。其实这些都无关大局,开心就好。关键是不少功能有些媚俗,俗是可以的,俗也没有什么不好,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通俗嘛!至于媚俗,按我的理解就是恶俗,如果成了恶俗那就不好了。

有些多余的话在此唠叨几句:三年前来到新浪安家,首先要感谢东北一位女作家帮我注册的,严格意义说我是她的文学引路人,她天生就是个作家料,无需多点拨。通过五年的努力,她的作品红遍大江南北,今年破格被中国作协吸收为会员,我以为她是合格的,尽管当下的中国作协会员至少有一半不合格,大多是文联系统的官员和政府官员,或者走关系加入进去的,难怪乎不少正直、有良知、真正受到读者喜爱的一些名作家纷纷退出中国作协,这不能不引起反思。再就是真正有实力的作家却被拒之门外,就拿福建的作家海迪来说,他的文学成就不在那些所谓的著名作家之下。尽管我也是这个体制内的人,哪有扬家丑的道理,我不想说违心的话,扬家丑也是为了爱这个大家庭好,毕竟我从事文联工作二十多年了,对本系统怎会没感情呢?是这位女作家简单地教会了我上网看文章和简单发帖子,然后由我的同事教我打字、发文、发图片等一般性机器操作,直到今天掌握了新浪博客基本功能。当然还有很多技术要领没掌握,还得继续牢记孙中山先生教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新浪有相当多的优点,我就不说了,但我还是要说些不中听的话——我很不喜欢新浪那些花里花俏的功能,让人看了眼花缭乱、一头雾水,甚至是一种极大浪费时间和空间的做法功能,难道现在人们都那么无聊了吗?我看未必!

特别反感在线聊天的那项功能,字体小的像蚂蚁,看得我泪眼汪汪的,这不让人闹心吗?建议取消这项功能以及一些在我看来的一些垃圾功能。

平时就没多少时间上网。上博来,一是打理一下博客,二是看一些朋友们的博客,偶然点评一些我熟悉的朋友或文学爱好者的文章,这也是我的工作职责,三是看些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这已经就够我忙的了,可一上线总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事。上线后聊天一栏上有不少朋友(有的是陌生人)的话语传送过来的功能在不断的闪烁,不理嘛显得不礼貌,理嘛不是聊天就是要求我去读他们的文章。现在人怎么越来越浮躁呢,似乎都以自己为中心,而且大多很自恋,总想别人听他(她)的倾诉,却从不愿听别人的看法。也许我是当编辑出身的,还是比较有耐性听朋友们倾述的,所以大家都说我是个好人——既能给人文章点评又能耐心听人倾述——总是活在别人那里。然而自己却牺牲了不少时间,还落下不应该这个年纪就患上的“白内障”。新浪还有些做法也不能苟同的,有些设置的功能完全是为了哗众取宠,太商业化了,甚至有些是迎合低级趣味的,如整那么多这游戏那游戏的,像网吧似的,极大地浪费了网络空间资源。把这些空间拿来整成多些的文化方面的栏目不是很好吗?我甚至会胡思乱想,这样无节制地浪费资源是否导致影响到人类现实的生存空间呢?......此刻,我想我是否患上“庸人自扰、杞人忧天”的毛病?现在看来“杞人忧天”不是没有道理的。你瞧,近年来莫名其妙的天灾频频,这不是千年前“杞人忧天”的“寓言”吗?鲁迅的《书信集·致台静农》也有一段话值得深思:近来谣言大炽,四近居人,大抵迁徙,景物颇已寂寥,上海人已是惊弓之鸟,固不可诋为庸人自扰所以我建议新浪还是要有节制地保护自己的资源。也许我从骨子里就是个反现代文明的家伙。现在看来不能不反啊,你看呀,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家园(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了,危机地球上每类种生命(不仅仅是人类)的生存困境——这样的文明必须改造——改造更为适应人类生存的文明,这才是人类文明的终极目标!我甚至想,为什么历史上有些文明消失了,这恐怕很大成分上就是那种文明本质上是反自然、反人性、反天意的结果,不然好端端的一种文明为什么会消失呢?但愿“杞人忧天”只是个笑话。

还有不少我弄不清楚的功能,就不说了,有过激的言辞请宽宏大量的新浪海涵。

现在应该说些感谢新浪的话了。

特别感激新浪编辑这几年对我的文学作品的厚爱、鼓励与支持,不仅及时给我新贴上去看好的文章推荐至新浪首页的某个位置(其实都是些旧文章,为什么老贴旧文章呢?主要是还没有发表的文章怕被盗,你这里刚贴上去,那里马上就是有些纸质媒体将你转发了,而且不吭一声,也不给刊物和稿酬,更有甚者将我的署名也篡改了,所以只好在媒纸上发表后在贴上来),还特别留意我陈年的文章也推荐了不少,而这些被推荐的作品大多是我比较满意的。这批编辑中,如水复花明五通庙僧墨池、雨云、金樽明月、与心情、禪悅心境、知白守黑等在现实中我一个都不相识。我以为这批编辑不仅文章写的好,而且素养高、负责心强,从不放过好文章(只是每期限于少量的篇幅,有不少精彩文章无法推荐,这有点儿遗憾。我以为推荐也好,未被推荐也罢,都得持一颗平常心,快乐写作为重要),我也是编辑出身的,深感编辑工作的辛劳,为他人做嫁妆辛苦不说,甚至吃力不讨好。这不仅让我看到新浪编辑们选稿以质量上乘要求为宗旨的集体人格力量,更是感受到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因为他们每天要审阅大量的优秀作品,从中选出极少的精品,这付出几多的劳动汗水,而且不计报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着实令人敬拜!还要感谢新浪里熟悉的或不熟悉的朋友们对我的厚爱,谢谢你们!
   
最后祝新浪越办越红火!。

 

                        写于新浪博客创办五周年之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