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松溪风光(之一)

(2008-10-21 18:17:41)
标签:

松溪风光

文化

分类: 信息图片

                       松溪风光(之一)

 

 

  按: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松溪籍友人,通过电子信箱给我发来200余幅反映松溪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的图片,并再三叮嘱我选出部分图片贴到我的博客上,让更多的松溪籍朋友能够欣赏到她。

  十分感佩这位热心的朋友,他花了相当的精力,从多个有关宣传松溪的网站收集了如此之多反映松溪美好风光的图片,也为我长期以来研究湛卢文化提供宝贵的图片资料,借此表示深深的谢忱!

  

 

 

          松溪夜景系列

 松溪风光(之一)

 

  松溪风光(之一)

(大街)

松溪风光(之一)

 

松溪风光(之一)

(久久超市)

松溪风光(之一)

 

松溪风光(之一)

 

松溪风光(之一)

(文化娱乐中心)

松溪风光(之一)

(解放街)

松溪风光(之一)

(东关大桥。可惜这张图片没拍,原本非常壮观。)

松溪风光(之一)

  奎光塔屹立于县城西郊,松溪河与浦赛公路交汇的虎头岩上。它始建于宋咸淳年间(1274年前后),清道光五年(1825)重建。这座古塔为七层六面,高二十三米,从下到上,都用青砖砌成,每隔一层用白灰粉刷,形成了黑白相间的景观,格外醒目。底层南面开有拱门,内设旋式石梯,可直抵顶层阳台。登顶远眺松溪城关,街巷路网纵横交错,绿树蓊郁点缀其间,松溪河蜿蜒流淌,恰是一江春水向西流。

 

松溪风光(之一)

 

松溪风光(之一)

 

松溪风光(之一)

 

松溪风光(之一)

 

  五福桥,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距今200余年。五福桥特点:一是石墩木梁,木桁架拱式,以杉木纵叠架,层层伸臂出挑而成;二是以卵石、条石铺就廊道;三是廊屋主柱以四楹杉木排列,抬梁式构架,穿榫连接,不施钉铆;四是屋面为人字形的悬山顶,青瓦覆盖;五是内设木护栏、木坐凳,外加木板雨披;六是两端架有牌楼式的桥门;七是廊内楹、梁、枋、斗拱绘画彩图,文化内涵丰富。五福桥古朴壮观,给人以力和美的感受,是“古老概念的现代遗存”。

  “溪上环山罗翠黛,云间飞栋拥青红”。清澈的渭田溪上似长虹卧波、鹊桥飞架的便是远近闻名的五福桥。五福桥又称八岭桥,桥长108米,宽5.2米,高12米,四墩五孔,东西走向,横跨渭田溪。五福桥始建于清乾隆季年即公元1795年,至今已有201年的历史,虽几经兴废,仍保留原有风貌,是闽东北保存完好的最长的厝桥。
  “安澜成砥柱,利济胜舟舆。”桥南门两侧的对联,艺术地表现了五福桥在当时当地的重要作用。古代它是松溪东三里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也是松溪县东路茶叶、笋干集市贸易的场所,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桥面上被磨损得凹凸不平的砖块石条,还可依稀领略到当年桥上车马辚辚、商旅不绝的盛景。
  五福桥为亭阁复屋木梁桥结构,民间称之为厝桥,为闽北古桥建筑的代表作。世界著名学者李约翰在其世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评价这种桥型是合理与浪漫的结合。五福桥全桥身为木结构,块石砌墩,墩上架木为梁,梁上横铺木板,以细沙作垫,上铺条石和砖块,以便行人车舆行走。桥面上构筑状若长廊的35间亭屋。桥正中升起重檐翘角亭阁,题为“赛灌观”。桥榭、亭阁雕梁画栋,涂红描金,富丽堂煌。长廊般的亭屋顶覆瓦片,两侧翼以三层护遮板,可遮骄阳烈日,可挡阴风冷雨,使行人免受行旅之苦。而桥身两侧的栏杆和松木大板凳,可让游人倚栏眺望,一揽风光;让行人休憩歇肩,一扫劳顿。果然是一条“风清坦道”。
    桥的两头为牌坊式石拱门,两侧各锒嵌一副对联,门墙配以八仙塑像和花卉砖雕,门顶重檐三层,装饰鱼龙凤鸟,颇为古朴壮观。

桥底在鳞鳞波光的衬映下,古代工匠的功巧和智慧令人叹为观止。四只负重而立的船形桥墩其尖端指向溪流的上游,水动墩静,象四只舟船负桥逆水前行。桥墩尖端向上挑出,相间刻上鹰头或鸦头,使整个桥墩又象展翅的鹰鸦,呼之欲飞。令人称奇的是每个鹰鸦背上各压有一方重石,为何如此,我们遍问乡间老者,皆不知其所以然。我们只能发挥想象,大概是建桥者担心鹰鸦负桥高飞远走,所以镇上一方重石,使之欲飞不能。真是动与静,轻灵与沉稳的完美结合。桥墩上用松原木叠层而架,不用一根铆钉,而支起整座桥梁。负重压而不欹,经风雨而不腐,历百年而不坏,这种了不起的工艺失载于史册,失传于民间,又是一个难解的谜。  
    一座桥,是一段文明。五福桥以其独特的文化品味,吸引了古往今来的多少文人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吟诗作对。桥在画中,桥中有画,走进五福桥,就象走进五彩纷呈的绘画长廊,走进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在每个亭阁栋梁之间的枋板上,都绘有栩栩如生的画像,共计700余幅。《东周列国》、《三国演义》的战火纷争,《水浒》、《说岳》的英雄义举,《西游记》的神仙鬼怪,《红楼梦》的才子佳人……,一幅画就是一段历史,就是一段故事。而那再现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和革命战争史的画卷,更是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一座桥,是一段历史。桥上过海八仙的护佐,抵挡不了五福桥几经的兵燹洪祸。二百多年过去了,五福桥之所以仍能保持原有风貌,得益于松溪人民修桥铺路、造福乡梓的民风民俗。《松溪县志》载:“川无梁,则政不修”,把修建桥梁作为考核为官政绩的一个标准。修建桥梁在人民心目中更是“农颂于野、民歌于市”的行善积德之举。1983年,松溪县政府按古风古貌,将文革期间颜容尽毁的古桥修缮一新,确定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并增设了护桥管理站。从此五福桥容颜长驻,风姿不改,为山川添色,为后代造福。
  “五福”一词出自于《书经》,是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虽然在过去,五福桥商旅如梭,繁忙如市,但“五福”只能是渭田先民的一种美好祈愿。如今,在古桥的下游,一座新桥已平行飞架。呼啸而过的车辆,行色匆匆的人群,新桥的繁忙和古桥的静寂,成了鲜明的对照。
  时光默默,流水默默,宠辱不惊的五福桥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默默地注视盛世丰年中一切生机勃勃的变化。

松溪风光(之一)

 (诰屏山地处松溪县城西北方向,距离县城仅3公里。因其山形独特,山涧奇妙,岩崖怪异,构筑成文化与自然融合的小巧景区,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松溪风光(之一)

 

松溪风光(之一)

 

松溪风光(之一)

(松溪农村田园)

 

 松溪风光(之一)

             (松溪行政区域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