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冯顺志
冯顺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571
  • 关注人气:10,6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灵的对话与灵魂的追问(评论)

(2008-05-09 21:33:23)
标签:

小说评论

三月

狂乱的表达

爱情哲学命题

文化

分类: 评论

     心灵的对话与灵魂的追问

       ——解读晓风残月小说《三月,狂乱的表达》 

 

                           文/冯顺志

 

  读罢晓风残月的心理问题小说《三月,狂乱的表达》许久反不过神来。很多年了,我几乎没有读这类很是风花雪月的文字了,并不是说风花雪月的东西不好,可能是在阅读习惯上早已没有了那份心绪和情致。然而读罢此文,回过头来审视多年来自己的阅读范畴,不勉有点遗憾,是否漏过好些的值得细读品味的风花雪月的文字呢?我想肯定有!
  这是一篇在情感上如此细腻,如此激烈,如此哀怨,如此撕心裂肺的“虚无”之爱与张扬精神自由的小说,它的闪光点在于探索人类实现全方位“感情的解放和“精神的自由”。作者心潮澎湃地描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网恋生活,主人公“我”在热烈而又迷茫的精神状态下,进行着一个“陌生人”——我和另一个“陌生人”——两者之间的心灵对话和灵魂追问。那颗不甘寂寞的心和对爱的渴念让人怦然心跳,这种让人感到陌生的叙述语境和人物心理形象,在艺术审美上有着某种穿越时空的暗示力——告诉读者“虚无”中的爱比现实中的爱,来的更加是强大的,更加不可擒制的。“我”与可能永远不知名的“陌生人”的爱,也在于它的有必然性的心理逻辑。这是人物心灵上所构成了自我的冲突,也是灵魂的搏斗,抑或是内心的戏嘲,形成潮水般的冲突心境,不断地唤起主人公曾有过爱的体验,把爱的冥想的方式不断强化为爱的情结,所以爱的情结不断重现,热情不断增高。由于主人公的爱是肯定不能实现,“虚无”的或者叫着“隔缘”的爱情是无法实现的,然而他们爱的精神是强大的——在充分展示穿越时空的暗示力中,作者作了从容而有激情的描述。


   我爱灿烂的阳光,真切地爱,从心底。几千年了,我都没有见了阳光,请你理解。几千年来不是没有爱过,有的。一潭水流进了另一潭水,如果这也叫爱的话,我无言!合二为一,看起来盈盈的,鼓鼓的,挺幸福美满的样子,一脸的夫妻相,两潭水,文化之水!爱,就像了左手握右手那样自然、天经地义,没有情节。一开始就知道了结果!这当然是爱,人们艳羡的。可我,骨子里的,那一点酝酿了几千年的背叛,忍不住抬起了头!路太顺了,想走小路,进荆棘满地两旁开着樱栗花的路,网络,只有了这一条!樱栗花,我知道的,一旦上了瘾,万劫不复!


  这就是说,爱情是情感搏斗而产生的情绪的体验,一方面爱情需要渴望,一方面更需要持久。爱能不能持久,在于爱的心境能不能维持。而心境的维持又是依赖于内心的冲突状态,爱的现实双方都有一种追求的目标却又未能实现,只有这样“我”与“他”的爱才能维持的下去。但是他们都明确各自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心境是外界力量引起的的情绪扰乱状态,当情绪扰乱状态恢复平静,心境也就消失了。所以实现“虚无”的爱,心理的平衡,精神的依托也就结束。然而柏拉图似的爱的精神游戏,始终周而复始地煎煮着主人公心灵与灵魂。“我爱灿烂的阳光,真切地爱,从心底。几千年了,我都没有见了阳光,请你理解……”这段心理流淌不正是精神上煎煮的写照吗?还能有其他的杂质吗?难道主人公就完全依托柏拉图似的爱的精神游戏来慰藉自己虚空的心灵吗?“我”始终存在着爱的理想与无爱的婚姻现实,精神的自由、道义、家庭职责的冲突。有爱而不能爱,就更加强烈地追求爱,于是爱的心境就显得非常的牢靠有力。小说有一段文字描写了对“我”对所爱的“陌生人”的爱的心灵强有力的发问。 

 
   我哪还敢痛哭?泪流满面,向隅而泣,面对冷冷屏幕,悄悄疏理成了河的脸。从电脑屏幕的反光上,我清楚地看见,我如同一个阁楼上的怨妇,被锁在了这不到17英寸的屏幕里,还那么,那么心甘情愿!望尽天涯路,你在何处,你叫什么,你有多大,我竟也如同你一样,不知道!”


  这种内心的冲突与发问显得十分无奈,当将付出现实行动的时候,才理性地发现所谓的爱是不能够现实的。要爱不能爱时,这种现实无爱和虚无有爱的二律悖反冲击波,更加促使爱的如饥似渴,更加强烈而迷茫。从这里可以看出,“我”这个“陌生人”和另一个“陌生人”的爱的心境是强烈而持久的,他们的“虚无”的爱是刻骨铭心的,这是符合情感发展逻辑的,是不难理解的。
  “我”面对这种无奈的精神自由之爱,只好把自己看成是从古井中走出的女人;充满着活力的带着“玫瑰之手”来这里的女人!她幽忧地想起了舒婷的诗句,这具有人类情感煽动性和对实现对传统的反叛性似乎给了主人公极大的勇气。


  我是一个从古井中走出的充满着活力的女人;我是一个散发着真情气息的女人!我是一个带着‘玫瑰之手’来这里的女人!在网络的世界里,我总是会想起诗歌比人美丽的舒婷的诗句: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


  是啊——“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 ”。那么金光菊的“他”和女贞子的“我”还需要对实现的和传统的再做什么背叛呢?精神之爱的洪流是否还能继续持久呢?“我”不能回答,作者也无法作答,只能留给读者去解答。
  《三月,狂乱的表达》其主题是颂扬精神恋爱,其目的是在探索当今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人的感情的迷茫与缺损的生命哲学问题;透露了人类灵魂渴望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竭力地去寻找实现自我“感情的解放”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