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事(三三三)

(2024-04-26 11:32:02)
标签:

汪曾祺

陈晓卿

郑嘉励

范曾

启功

分类: 陈香榭
  好长时间没有去方所看看书了,有天中午心血来潮就搭乘公交至老城根下车,过商业街区还在一家服装品牌店里看了看。整个街区没有多少人,方所里边亦是人少。几乎是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原来设在书店中区的收银台撤掉了,出店结账时转了好几十米才找到最里边的收银台,看来书店的日子也不好过。
  买了本《启功日记》,中华书局二〇一二年七月第一版。日记分四部分,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各一。启功先生没有记日记的习惯,六、七十年代两部分相对记得多一些,但整部日记,每天的文字都是寥寥数语,亦如鲁迅先生的书账。八、九十年代部分,以出游、参会、书画鉴定等记录为主。书后附有柴剑虹的一篇文章,是专门解读启功先生日记的,柴先生认为日记最有价值的是前一、二部分,因为它记录了北师大当年的一些实际情形,而且其中涉及很多名人,是有历史研究价值的。这让人能够想到施蛰存先生的《闲寂日记》,实际上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很多时候是没有多大成就感的,特权人物除外。
  在孔网购书数册。范曾著《老庄心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〇〇九年九月出版。此兄新近因纳新事招惹公议,大抵还是太过于张扬才引火烧身的。按说原本只是人家家事,外人无须品评,但公众人物人家说一说笑一笑骂一骂亦是常情。此兄说自己不上网络,不看电视,不与同行接触,俨然似隔壁人家一样,所以老子天下第一的自信总是满满的,但他每日读书、写字、作画,还是蛮拼的,亦非常人所能及,还是很有可学之处的。郑嘉励著《考古的另一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一六年六月出版。书中文字原本是在一家纸媒上一篇篇写成的专栏文字,后来结集出版,正如豆瓣上一位读者的点评,说专业不是很专业,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读过几篇,确实如此。所以书名起得很俏皮,你要说些批评的话,又不能说得太过分。再说,副刊中的专栏文字,写得太深、太专业就没有读者了,纸媒也不情愿,原本大家都是凑在一起图个热闹,放松放松的。陈晓卿著《吃着吃着就老了》,文汇出版社二〇二四年一月出版。此兄十年前领衔制作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直至现在还是余音绕梁,而后执导《风味人间》,行情又是一路看涨,——中国人是太热衷于吃了,吃出了文化,吃出了水平。文章多忆食事,文笔清畅而调皮,与老辈食事作家相比,现代气息与不羁气质的味道是更浓了。
  汪曾祺的一篇散文中说父亲续娶,新房里挂着一副对联是,“蝶欲试飞犹护粉,莺初学啭尚羞簧”,说他稍稍长大,觉得对子是很“黄”的,而且这对联是舅父为姐夫写的,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性情。上网查了查,这是唐诗人皮日休一首七律诗中的两句,可知诗无达诂。我结婚时李立先生曾写得一幅书法作品相赠,内容是宋代汪藻的一首诗,“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有人以为亦是有些“黄”。记得扬之水《脂麻通鉴》中有篇文章是专门讨论宫闱诗,中国人很是喜欢搞这一类文字游戏的,此亦为中国人的幽默。
  办公室中自养的一盆长寿花过了一个冬天,死了,有天过街,正好遇见一个流动的卖花摊贩,就买了盆清香木原土换盆,浇了点水,长势看来还是挺不错的。城墙根下的楝树开花了,花气薰人,走在树下,浓浓的花香让人窒息。去年的果实不停地落在地上,如桂圆般大小,颗粒坚实,偶尔磕得人脚底疼。万邦古旧书店有好书在卖,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旧版,很稀罕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