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止庵季羡林吴小如书纪事文化 |
分类: 陈香榭 |
抽暇往旧屋去过一次,竟然没有什么感觉。好些年不常住,偶尔去,心情好一点时就清扫一下尘土。有时想想,人每为物累,实际上,基本生活满足之后,大多是不必要的,以吾乡俗谚说,晚上睡觉就是那么一张床,多吃多占、强吃强占,真是何苦而又何必矣哉。望峰息心,自己也许更能轻松一些。院子中陌生面孔多了起来,十多年光景,好些年龄大的人都到另一个世界报到去了,这是老旧小区的特点。
特意找了一下止庵的书,是,看到了那本《如面谈》,还有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插花地册子》,都在书柜的一角堆放着。从中拿了本《六丑笔记》,另外又取了吴小如著作《莎斋笔记》、《读书拊掌录》以及姜纬堂著《旧京述闻》,一起带回办公室。原来大多时候是从书店里买书,现在则是从旧屋中零星运书,倒是有些相似的滋味。好在原来买过的好多书,即以现在的眼光看,层次亦是高的。
是知乎还是一个什么网站,有一个帖子说,家父有藏书五万本,应该怎么处理这笔资源?答案竟有五百余条之多,可谓千奇百怪,无所不包。自己亦忍不住凑了个热闹,回答说,“这让我感到惶恐与震惊,因为自己亦有部分藏书。人有癖是很可怕的,可以带来很多难以处理的矛盾和问题,社会或家庭的。启功先生的一副联语看来很为重要,自当时刻警示,‘饮余有兴徐添酒,来日无多慎买书’,尤其是对老年人,太重要了。”说的是真心话。这亦让我想起去世不久的山西杨栋兄,他在有生之年痴迷于书,藏书、著书,终于成就了在读书界颇有影响的梨花楼,但却突然离世,不知他的几万册藏书现在是怎样的结局?再想起鲁迅当年的藏书处置事件,都是令人扼腕叹息的。因而启功老人的联语,是值得所有读书人、藏书人时刻思考与自警的。
最近再读季羡林的名作《牛棚杂忆》。这书的版本较多,亦是印行数量较大的一本书。这册为大开本,内含大量图片资料。是一二年购于万邦书城的,彼时青女士小恙居家,不能走出家门,不知何种缘由念叨过好几次这本书,于是购置。其实买回家之后,记忆里她好像一页都未曾翻动过。一二年于我们是颇为艰难的一年,回想起来,我的一生的格局大致都在这一年里定格了,因而现在再翻动这本书,心里是颇不平静的。也许,书柜中的每一本书,亦如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宿命与终局,且局中人是不自知的。
关于藏书,难免还是要发些牢骚。说心里话,有时看见家里堆满的书籍,亦是觉得烦躁与排斥的,而且,自己喜欢的,亦并不见得家里人就认同,因而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但并不是一点办法就没有。一位书友女士,单身时爱好较多,古琴、书法、中医、文学等等,各类书籍都收藏不少,后来成家,俗事渐多,毕竟要分散时间与精力,所以只好舍弃一些爱好了,书籍自然也要流散出去。她告诉我,自己在孔网开了书店,竟然很理想,已处理掉大部分藏书。这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办法。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句,是说人生实在是太过于短暂了。而且,到了人生的后半程,实际上好多事情都是在做减法,也许,只有放下对于物质的追逐,放下对于癖好的放纵,人才可以得到更大的解脱,从而获取更大的自由,因而才可以活出一个真正的人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