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
(2019-03-19 10:33:44)
标签:
汪曾祺黄裳写文章札记 |
分类: 陈香榭 |
昨天到南门一带护城河旁游览了一回,终究是春天到了,柳树已披上了绿装,玉兰花早些天就开放过了,一些干枯的树枝泛出淡淡的绿芽,春水是一往情深的绿,沉静地漫流而去,只有在台阶处才能看出浪花的叠出,而水声却仍然是小的。在这样春天的傍晚,夕阳落照,微风吹拂,行进于墙角漫道,树前花下,心情是舒畅的。
这些天总是发愁写不出文章来。想起汪曾祺,据他说常备一小罐,忽然想到文章的题目,就会顺手把题目写下来,放进罐中,待有空闲想写了就随手取出一个,略作思考,文章就写成了。这种方法应该是经验之谈,记得有一年去拜访李禾老先生,他提醒我说,日常生活中口袋里应该准备一个小本子,有灵感了就马上记下来,对于写文章很有帮助。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人亦如此说过。
不过,这些天的困惑是,有题目亦写不出,没有题目亦写不出。有几篇约写的文字,早的应约于年前,晚的时在当下,不时地琢磨,却仍然是写不出。写不出就写不出,放下题目兴许好,写写别的,一些随意的文字罢,却还是写不出。当然记得鲁迅的话,写不出不硬写,但心里却是慌张的。不佞无甚爱好,就只是闲时写写文章,以为乐趣,然而却写不出,如之奈何?实在是颇为败兴的。
当然有一些文章,亦是能作的,比如找一些资料,写写考证类的文字,柳如是是怎么破处的,徐志摩与陆小曼发生性关系是在哪一晚,再比如黄裳上世纪八十年代所说的煞风景的事,有人到富春江上游严子陵钓台,会津津有味地研究严子陵当年使用的是怎样的钓竿?是否也是带有滑轮的一种,可以在几千米高处从江里钓起鱼来?今天泰山上不知还有没有那块刻了“孔子小天下处”的石碑?都可以写成文字,——然而那真正就是太过于无聊了,真是煞风景的事,不过,在这样的信息碎片化时代,这样的文字却正多。
既然写不出,自然亦不必写,有效的方法却还是,多读读书罢。写文章一靠生活,生活是源泉,二靠读书,读书是积淀,大致天下文字,都须从这二者出。还是那位汪曾祺,似乎说过,只有读别人的文字,才会产生灵感,才会写出文章。这当然亦为经验之谈,初级阶段应该颇似学生的作文,手头拿一册优秀作文选,作起文章大致亦是有了七八成的感觉,倒亦能得心应手起来,自然读书产生灵感,而上升到自己的灵感发挥,那应是上乘水准了。
倒真是服气东坡,今晨里拿了他的小品集子来读,就翻到了《自评文》一节,只见他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至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工,吾亦不能知也。”却是怎样地畅快淋漓,怎样地庖丁解牛,怎样地收放有度,怎样地洋洋自得,真有如天外来客,人间哪得几回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