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梁思成清少纳言老舍黄庭坚书事 |
分类: 陈香榭 |
春节书事亦多有可记处。先是在朋友圈中看到有最新编辑出版的《念楼随笔》面市,由钟叔河自选编定,就在孔网上搜得一册,微信付账了。发货是要在春节以后的,倒不是太大的事。念楼的集子,以及他编订的周作人书话、知堂谈吃的本子,都有,但似乎颇为喜欢此老,买一册他最新编订的,权当是满足一己的欲望罢。这些年已不太看他的文字了,但显然以前是深受过他的文字的影响的。念楼文字,多忧愤之气,这与他的经历是密切相关的,忧愤多,则智慧出,道理现,亦为他不同于他人文字的长处。
去含光路西西弗书店游逛过一次,是那天不想在家里吃饭了,吃了小六汤包,顺便去的。购书三册。梁思成著《拙匠随笔》,林洙选编,北京出版社二〇一六年二月出版,为该社“大家小书”丛书之一种。其中有些篇章,不能算作是严格意义上的随笔,倒有些学术和公文的味道,但不放宽标准,似乎又不好选择。日清少纳言著《枕草子》,林文月翻译,译林出版社二〇一一年六月出版,一八年一月第二十三次重印。此书市面上多见周作人译本,且版本较多,偶然见林氏译本,心里倒有一丝小确幸。相同的是,两位译者都曾与日本有着较深的渊源,文字上不隔而外,心理上不隔却是极为重要的。况且此书创作于日本平安时期,距今约有一千年了,就是日本的读者,读起来亦是费力的,有如国内现在的读者阅读古文,有人翻译出来,当然好。老舍的随笔集《想北平》,鹭江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三月出版,书名取自书中第一篇文章的篇名。早年颇喜老舍文字,玩味过一册名叫《出口成章》的书,浸淫其中凡十多年。回来后翻看书中的几篇,唯觉废话太多,絮絮叨叨,想着周作人文字即有此疾,而他则尤甚于周氏,很是乏味。大致读书,亦一时心境,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收假前一日至大雁塔北广场曲江古玩城观看颜真卿名碑拓本特展。诸如多宝塔、郭家庙、颜家庙、祭侄文稿等都有入列,多为清末民初拓本,碑林博物馆陈根远氏家藏为多。在争座位帖拓本后,有一人题跋说,“颜鲁公遗迹甚多,如华赞、颜家庙、郭家庙等帖近乎老境笔体,苍老恐后学无其笔力,难尽其妙处。其多宝塔、三谢表、争座位等帖疑似少中年所书,其锋芒尚露,则后临者可得其大概,然否?秀崖涂笔。”倒是有几分道理。因为近来临习颜家庙,便于拓本前多待了些时间,颇多感受。倘有可能,应该再去几次,安静地体会其中的滋味,一定很为受用。后折至汉唐书城,在消费区消磨半个下午,购书两册。《陶庵梦忆注笺校》,娄如松注笺校,群言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九月出版。张岱此书,版本极多,注者纷纭,已购得多种,此本注则较为琐细。《山谷宜州诗文注评》,韩晖注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三月出版。其中当然收有著名的《宜州乙酉家乘》了,亦见他很多的日子,就只是记录个晴雨,也是有趣。
假期值班,无事写得文章一篇,无奈怎么也发不出去。提示有敏感词出现,仔细查找,修改自以为有疑点的词语,还是不行。又在网上查找软件,过滤后亦无问题,但还是发不出去。建议新浪可以提示出具体的词语来,方便作者修改。心里多少有些不爽,至于嘛?想起钟叔河写过的一篇文字《天窗》,那种未曾有过的厌烦与忧愤,此时此刻却是真正地体会到了。不知道使用方框代替或者“此处删去多少字”之类的表述,还能发出去不?况且人工智能终究还是有一些缺陷存在,真是很不人性化了。当然,对于作者来说,亦是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