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操决定高下
(2019-01-28 12:11:28)
标签:
孙犁王羲之周作人文论札记 |
分类: 陈香榭 |
因为林清玄的辞世,应约写了几句纪念的话,在天涯的书话栏目贴出,似乎还有几位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同道,追帖,同时却又引出了其他的话题。话说有人贴出了当年孙犁为贾平凹散文集所作的序言来,大谈文学之道。我是赞成的,又把此文重读过多遍,觉得孙犁真是高人,可以言人所未言或不能言,短短的篇幅之中,紧扣“情操”二字,其实却是诚恳地谈出了自己所主张的文学之道。
孙犁在文中有一个自然段这样说,“中国的散文作家,我所喜欢的,先秦有庄子、韩非子,汉有司马迁,晋有嵇康,唐有柳宗元,宋有欧阳修。这些作家,文章所以好,我以为不只在文字上,而且在情操上。对于文章,作家的情操,决定其高下。悲愤的也好,抑郁的也好,超脱的也好,闲适的也好。凡是好的散文,都会给人以高尚情操的陶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表面看来是超脱的,但细读起来,是深沉的,博大的,可以开扩,也可以感奋的。”他首先谈到的是文学传统以及自己的喜好,而后概括说,“对于文章,作家的情操,决定其高下。”“凡是好的散文,都会给人以高尚情操的陶冶。”说到底,作家是决定性因素,作家的情操是根本,只有情操高尚的作家才能写出好的作品,而好的作品都会给人以高尚情操的陶冶。因而亦可以说,孙犁所主张的文学之道就是,作家的情操,决定文章的高下。
唯恐言不尽意,此间孙犁还具体地说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及周作人的闲适散文,对二人的情操与文章作了透彻的分析。而后指出,“情操就是对时代献身的感情,是对个人意识的克制,是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是一种净化的向上的力量。它不是天生的心理状态,是人生实践,道德修养的结果。”使“情操”二字具象化了,它所产生的动因与过程具体化了,明确“它不是天生的心理状态”,而是“人生实践,道德修养的结果”,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种种修为而结出的果实。
“情操”其实就是情感与操守,人的对于一事一物,倾注于感情是一方面,而保持品德与气节亦同样是重要的。写文章如此,从事其他职业与艺术亦如此。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情操的官员,能有很好的官品;一个没有情操的艺术家,能够创造出高尚的艺术品;一个没有情操的公民,能是一个人望其贤的好公民。以不佞有限的观察来看,情操最是目下稀缺的资源,各行各业庶几全面失守,名利与私利占据人心,情操已然沦落至不堪目睹的地步,鲜有能自持的人了。可见孙犁鉴古知今,是有远见的。
孙犁的这篇文字,是为贾平凹散文集所作的序言,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对于一个具体作家的艺术评判,而是公开了自己的为文之道。甚至于,可以摊开了说出去,是对于从事任何职业与艺术的人,阐明了自己的为人从艺之道,就是要有情操,情操的高下,决定人生的高下,以及艺术品的高下。孙犁为贾平凹的文字写过好几篇评论文章,我觉得这一篇是很为重要的一篇,已不局限于对于一人一事的评论,不知是借题发挥还是有所预判,显然站位是高于其他篇目的,然而我在寻找这篇文章的时候,翻看了陕师大出版社《孙犁选集》中的“理论”编,这一篇却没有被收录,是很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