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事(二三五)

(2018-12-11 08:24:52)
标签:

何兆武

戴燕

汪兆骞

胡文辉

曹林燕

分类: 陈香榭

大雪节气刚过,西安是出奇的冷,最低温度在零下八度左右。这样的低温,记忆中是很少有的。没有雨雪,空气干燥,再加上比较严重的雾霾,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再说雾霾,整治了好几年,禁煤、禁行、禁止工地土方作业等等,该想的办法都想了,能做的措施都做了,却还是收效不大,甚至于在原因分析层面,还有较大分歧,这都是比较奇葩的事情。总之是,折磨得人有气无力,不想再提这一档子事。有时让人可以想起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捣置有了故障的收音机的事情来,不觉会心一笑。

周末在家里写了两天字,费了几十张毛边纸,似乎还不尽兴,又糟蹋了几张宣纸,看来是越来越喜欢这种退休式生活模式了。每天应该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在家爬行,终究太过于单一,室外虽然冷,转悠转悠总还是一种调节。没有好去处,就溜达到万邦,待了一会儿。周末读者较多,但以年青人居多,九零后、零零后为主体,怀疑是学生们周末休闲娱乐的据点,因为此地高校分布较多。况且,这几年书店的运营模式发生了大的变化,咖啡、文创、沙龙、生活元素,绑定在一起,成为一个综合体,就不单纯地只表现在阅读了,可以适应多种人群的口味。书店中情侣的身影较多,坐一处安静的角落,来两杯咖啡,在似有似无的音乐中,手里翻动着书页,那一种氛围就非常美妙。

在中华书局专柜挑选了几本书。戴燕主编《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二〇一七年一月出版。书中受访学者有何兆武、李学勤、章培恒、王水照、裘锡圭、朱维铮、陆谷孙等,其中好几位在这一两年中已经作古了。访谈内容大多都曾在《书城》等媒体上刊载过,这本书只是汇编了起来,但很有价值。汪兆骞著《春明门内客——北京老宅院里的文化名人》,二〇一三年八月出版。李大钊、谭嗣同、鲁迅、胡适、蔡元培、周作人、沈从文等,大约有三十五位文化名人的北京故居以及文化生活,作者在书中作了简要的绍介。很可惜的是,好些胡同与故居都在城改中灰飞烟灭了,原址上新建的建筑虽然华丽,但真的不好看,没有陈旧的历史的味道。胡文辉著《拟管锥编》,二〇一二年八月出版。是作者的一本读书札记,内容庞杂,多涉文林掌故。所谓“拟管锥编”,就是要效仿钱锺书《管锥编》的那个样子写文章,探幽发微,游戏笔墨。大多篇章曾经是报纸专栏中的文字,枯燥的材料中亦能显示出活泛的笔调来。纪陶然著《搜神志怪——魏晋人的幽明世界》,二〇一八年七月出版。选取《搜神记》、《述异记》、《幽明录》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中的篇目,进行考证和研究,谈玄论怪,“鬼话连篇”,风趣幽默。前些年出版的几本,书价都比较便宜,要放在目下,估计都须涨价三分之一强。也好,以前想要收入囊中却还是稍有踌躇的一些书,现在因为便宜,就尽可以买回了。付账时记得有一张记账卡的,隐约中又感觉放在别的衣服口袋了,待出了门,却发现在裤兜中的,是老年痴呆了?心里一惊。

这些天休息不好,晚上失眠,有天夜里三点起来把何兆武与李学勤的访谈看完了,第二天头疼欲裂,恨不速死。何兆武谈到西南联大时期与杨振宁、汪曾祺同校的经历,很是坦然与淡然,大致他们都是太厉害了。他说一年级时与汪曾祺一个宿舍住过,“同学之间什么都谈,也谈政治。”在《上学记》中似乎谈得更细腻一些,“他和我同级,年级差不多,都十八九岁,只能算小青年,可那时候他头发留得很长,穿一件破的蓝布长衫,扣子只扣两个,拖拉着一双布鞋不提后跟,经常说笑话,还抽烟,很颓废的那种样子,完全是中国旧知识分子的派头。”戴燕的这篇访谈,特意问到何氏会不会再出一册《上班记》,他回答说因为会涉及到政治问题等因素,应该不会有了。

作家曹林燕散文集《从故乡出发》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受赠一册。书出得很大气,很快,比预想的要好得多。先前曾就此书写过一则短评,“作者细腻的笔触,有对于故乡山川景物、亲情民俗的描绘,亦有对于个人修习心性、感悟人生的抒写,充满了灵性与慧心的交响,笔调是满贮了诗意与温情的,它给了读者立体的、丰满的、富有活力的生命实感。从故乡出发,升腾着勇气与信念、希望与努力,让人感觉到了灿烂的精神的光芒。”这是一本厚实的集子,值得细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