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二一五)
(2018-03-09 12:19:49)
标签:
鲁迅王小波周作人冯骥才 |
分类: 陈香榭 |
也是好长时间没有去过西安书林了,这一天中午去,竟然找不到地方,原来的门市招牌拆了,沿街的入口通道又窄,左右的店面花枝招展,真成了大隐于市的景致。没有吃饭,就一直向火车站的方向走,看看西七路上的马虎面庄还在不在。在,是老样子,一切都没有变化,就吃了个大碗,心想,有了精神,可以从容地转一转了。折回来,由通道进去,一层层楼溜达,完全是一种破败不堪的景象,原来常去的几家门店亦是找不到踪影了,好些门店已关了门。这个曾经号称西北地区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是终于衰落下来了。
四楼嘉汇汉唐书城的批发店还在,已没有以前的规模大,书也没有原来多,是冷清的样子,服务生就一男一女两个人在店里。很多店面从经营的书籍来看,估计也撑不了多长时间了,盗版太多,垃圾书太多,浪费了太多的纸张。这个批发市场的衰落应该是有原因的,估计这些年交通条件改善,西北地区的图书市场布点发生了大的变化,没有必要集中到这里来采购了。书店和人一样,是有气息的,不用进店,就只是在门口用眼角瞅瞅,就知道卖的书怎么样,平时生意怎么样。
在汉唐买得一册王小波的随笔集子《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最新图书,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四月出版,这一册已是一八年一月第十一次印刷。书名是集子中一篇文章的名字,这篇文章好多年前在一本内部刊物上读过,印象很深,当然,这也是作者十分出名的一篇文章,说是写猪,何尝不是在说人,可悲可叹的人。十月社的新经典文库王小波作品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杂文书信集三种十三本书,这是杂文书信集中的一本。王小波可谓英年早逝,才活了四十五岁,属于下过乡的那一代人,他们对于社会观察与认识的角度是特殊的。王小波的作品数量较多,这是和他的年龄相比较而言的,也可以和他同时代的作家比较,质量亦相对较高,深为一些读者喜爱。不过印象里,感觉他的作品的影响力,是在他死了以后,才突然迸发出来的,才为大众所充分接纳和认识的,应该算是赢得身后荣的作家的代表人物。
实际上这次来解放路,是为了一本周作人的《艺术与生活》,才突然想到去西安书林看看的。前一天,在淘书公社买了两本书,一册《鲁迅读书》,漓江出版社二〇一三年二月出版,一册冯骥才著《文人画辨》,中州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七年一月出版,同时又看到书架中有一册周作人著《艺术与生活》,印象里两年前买的止庵校订周作人自编文集里是缺少这一本的,但又不能确定,回来后查了查,还就是少这一本,于是打电话给店里让留一本放前台,次日来取,于是第二天就去了。买书就是这样,说有趣也罢,说无聊也罢,种种的情状,都为日常生活的消遣,总之是一天天消磨去了。
《鲁迅读书》这本书,肖振鸣编,是从《鲁迅全集》中涉及到的一万册左右的书中,选出二百种,摘录出来,以语录体的形式表述了鲁迅对于该书的认知与态度,或内容,或艺术,或考证。这是一件非常琐碎的工作,但却很有价值与意义,对于研究鲁迅以及相关书籍的研究都有文化的贡献。相关于每一本书,语录前都有“题解”,对于作者或者书本有简单的绍介,有助于读者对于鲁迅语录的理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