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一六九)
(2016-04-13 16:48:08)
标签:
汪兆骞书事纪事 |
分类: 陈香榭 |
已是有好几年的天气,在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所工作的同学频繁地邀请,让过去看一下几个新发现的遗址,都没有合适的机缘。今年春上,一个中午,偶然地打了电话过去,他正在值班,自然是十分地欢迎,半个时辰也就到了。
几个遗址都在汉长乐宫范围,先看了凌室遗址。凌室在长乐宫正殿西北方向,是皇家的藏冰室。冬天里从渭河运来冰块,切割规整,存放起来,供夏季降温避暑用。看到有巨制的空心砖,图案亦比较清晰,以它为模板制作出来的双凤图案拓片,很是美伦美央。相距不远,又看了太后寝殿遗址,还有后妃宫室外出时经过的秘密地下通道遗址,都给人神秘而又匪夷所思的观感。台阶、础基都清晰可见,边墙的根基都在,隐约还能看见烈火焚烧之后的焦土痕迹,让人唏嘘,不禁为历史的沧桑巨变而黯然神伤。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这位同学就曾送过一册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安春秋》读本,现在还在办公室的书柜中,也不时翻翻,它让自己对古长安城,尤其是汉、唐长安城的历史,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当然现在,相关的书籍也积累了不少,充实了自己的精神与生活,但《长安春秋》这本书,印象算是最深了。
在四月中旬,参观了《石墨镌华——二〇一六古代碑帖大展》,展览由西安美院美术博物馆策划,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古籍碑帖专业委员会联袂举办。这个展览更多地表现了民间的色彩,十多位民间碑帖收藏家拿出了个人的藏品,从商代甲骨文、秦石鼓文到唐之间的刻石、摩崖、碑石、墓志、造像、刻经、画像等古代碑刻拓本凡一百三十九件,可谓洋洋大观。有许多早期的拓本,文物价值很高,还看到一些清末民初流传至今的碑帖,虫蚀严重,已然残损,都是稀见的文物资料。看到《西狭颂》拓片全貌,遂想起去年五月间,和马治权先生等人到碑石原址探访的情景,自是难以忘怀。见到宫烨文、张鉴宇、熊双平、李立荣等诸位书道人士,其中张、熊二位都有藏品展出,也是展览的重要组织者。展览会持续至五月初,大有时间可以从容浏览。
姚冬霞女士寄来现代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两本书,汪兆骞著《民国清流(贰)——大师们的“战国”时代》以及《环球人物》杂志十周年典藏书系中的《先生们》,都有人物纪事的性质,生动地记录了活跃于清末民国以至于当代中国的精英人物的鲜活形象。姚女士曾是拙著《猎书记》的责任编辑,她的认真、谨严的工作作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该书终审时,她发过来的疑问点就有三、五十处之多,后来都得到了确切的校正。她现在在现代出版社做着策划编辑,这两本书都出于她的手下,还记着她的作者,送书过来,实在应是感谢她的雅意。
单位配发新书,其中有一本习骅著《中国历史的教训》,中信出版社二〇一五年一月出版,亦可读。先前还有一本王跃文的《大清相国》,可惜未曾翻过一页,至今还是静静地插在办公室的书柜中。近日病酒,略感不适,年岁渐长,以后还是应爱惜自己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