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作家青青女士来陕,在长安有缘一见。要说也是在网络上很为熟悉的朋友了,几年前她的散文集《白露为霜——一个人的二十四节气》出版后,我们就互赠作品集了。她写作的势头很旺,不久又寄来一本散文集和小说集,没过多长时间,是去年国庆前后吧,又寄来一册《落红记》毛边本,说是书赠知音的。这是一本作家萧红的传记,作者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情感变化以及对于萧红影迹的追寻,很私人化地叙写了萧红悲剧性的一生,独特的写作手法使它有别于其他几十本不同版本的萧红传记,再加上作者诗人化的文字表述以及所营造的凄美的美学意境,让读者实有别开新面之感,因而备受关注,在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青青女士目下正在创作一组文字《访寺记》,据说亦有二十余篇,自然,长安是绕不过去的,于是就到长安寻访寺庙来了。
她到的第二天中午,约请她在单位旁边的国力仁和餐叙,并请吕浩作陪。吕浩在做着《问道》杂志,对终南山、长安寺观、隐士、宗教之类的情况颇为熟稔,且很健谈,是再合适不过了。其实青青女士是做足了功课的,她的一位要好的朋友楚人一直生活在西安,对长安寺观情况亦是了如指掌,上午他们一起去了草堂寺。和她电话联系时,她第一句话就说,草堂寺实在是太美了。能想象出来,雨中的草堂寺是怎样一幅凄迷的景致。她要走的最后一天,去了《问道》杂志在山里的终南草堂,吕浩要出差,我亦有些俗事亟须处理,便没有陪同,吕浩差同事微信了路线图,似乎一路顺畅,待看她上了高铁发来的致谢的话语,心里觉得多少还是有些缺憾的。她好快手,回去没有几天,就写出了两篇访寺的文字,一篇是草堂寺,一篇是百塔寺,很佩服她感觉的细腻与机敏。
吕浩当天还送来一册福建惠安张家鸿的散文集《文心书影》,山东画报出版社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出版,是作者托付转交的。在网上关注过此书出版的消息,书序为黄岳年兄所作,装帧设计为文川书坊,都是读书圈内的朋友。记得吕浩当天还签赠一册《待雨轩读书记》与青青女士,而青青女士亦以《落红记》回赠。
又一个周末在汉唐书城参加晚报社贾妍组织的长安悦读讲座,主讲人为文学评论家李星,主题是说说茅奖那些事。李星曾担任过几届茅奖的评委,对茅奖的评奖机制做了绍介,对它的优缺点进行了一些分析,当然,让听众最为感到新鲜的还是一些内幕趣闻。陕西获茅奖的三位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他们与茅奖的恩怨情仇,以及路遥《平凡的世界》获茅奖以后对于陕西文坛的影响,对于陈忠实、贾平凹个人的影响,作为熟悉内情,始终保持文学评论敏锐性的李星来说,时过境迁,倒是说出了一些客观公允的话。相互拥挤,志在蓝天,大致亦为当时陕西文坛的极为形象的比喻,可惜只是当时一时之景象,那种气势与气象,是一去而不复返了。其实再回头看看,当年很多的获得茅奖的作品,现在还存留在读者心中的,实在是捉襟见肘的数字。
陕西师大出版社王刚在微信公众号书房记中发布了一份领导人书单,题图为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领导人到曲阜孔府考察时的照片。他饶有兴趣地翻看着孔子研究院系列研究成果中的书籍和刊物,当看到《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两本书时,拿起来翻阅,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图下还记录了他的一段话,“读蒙田、拉封丹、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乔治·桑、福楼拜、小仲马、莫泊桑、罗曼·罗兰等人的著作,让我增加了对人类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感触。”大致亦能看出书单的具体内容。只是去年,《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两本书,闻频老先生从山东曲阜带回来送与我,现在还在办公室的书柜中沉睡着,实让人能生出许多老大徒伤悲的感喟来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