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正史的修撰。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修史风气发达。《后汉书》,东汉时,学者奉命在东观撰述国史,先后有班固、刘珍、蔡邕等,但一直没有完稿。此书第一手资料丰富。此后有关后汉的史书,出了不少。王仲荦列出了十三家,但几乎全部佚失了,完整保存的,有范晔的《后汉书》,司马彪的《续汉书》和袁宏的《后汉纪》。范晔,字蔚宗,今河南淅川县人,官至左卫将军,后涉谋立彭城王刘义康案被杀。袁宏,东晋时人,生范晔之前,所著《后汉纪》中资料多为范晔采用。P883-885
229、《三国志》,修三国史者约有十余家,陈寿《三国志》为集大成者,故陈著出而众史废。陈寿,今四川南充县北人。初仕蜀汉为东观秘书郎,入晋再为著作郎。撰魏、蜀、吴三书,号《三国志》,时称良史。此书高简有法,但终究嫌太简略。南朝宋文帝时,裴松之为之注。书成,文帝称其为不朽之作。裴氏提出注书四例,注中引用书籍二百十种,其中史料价值在陈氏之上。P885-887
230、《晋书》,撰晋史者约二十余家,俱佚。唐太宗贞观十八年,敕令房玄龄、褚遂良等重撰《晋书》,实际执笔人为令狐德棻及李淳风等。唐玄宗亲撰司马懿、司马炎二纪和陆机、王羲之二传的史论,故题其书为御撰。留存至今。P887-889
231、十六国史,王仲荦具表所列凡二十九种,俱佚。至崔鸿《十六国春秋》出,他书散亡。崔鸿,北魏世家大族出身,死于北魏孝昌末年,官至散骑常侍。魏正始三年,公元五〇六年,写成《十六国春秋》九十五卷。此书北宋散亡,现在流行的本子,为明代从《晋书》以及类书中抄撮而成。P889-892
232、南北史,王仲荦所列凡二十七种。绝大部分散佚,沈约《宋书》流传。北朝史,王仲荦所列凡十七种,存佚各半。今存者有魏收《魏书》、李百药《北齐书》、令狐德棻《周书》,李延寿《北史》,魏征领衔修撰的《随书》。P892-898
233、唐初再修《晋书》,修《五代史》,还有李延寿的《南史》、《北史》。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初编写的史书,都是出于封建地主阶级之手,详尽地叙述帝王将相的活动,对劳动人民的活动,极少涉及。P898-899
234、汲家竹简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西晋武帝咸宁五年,公元二七九年,汲郡人掘魏襄王冢,得竹简小篆漆书十余万言,记夏以来至魏安釐王二十年事,整理为十三篇,题作《竹书纪年》。所记事情,如“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益干启位,启杀之。”等,与儒家经典所记出入很大,而近代学者认为,其史料价值可信度不在《史记》之下。在《竹书纪年》之外,有《汲冢琐语》十一篇,说是“诸国卜梦妖怪相书”。至宋,书佚,现存辑本。对研究商周历史,意义重大。P899-90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