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事(一二二)

(2014-06-30 13:49:47)
标签:

常宁宫

王瑶

施蛰存

柳青

分类: 陈香榭

     单位在常宁宫山庄业务培训,有两天宽松的日子,随身就带了本武大图书馆的馆刊《文华书潮》创刊本,开本窄长,亦不太厚,出行阅读就正好。常宁宫在长安城南神禾塬上,相传隋末李世民之母窦太后躲匪劫潜入岩下一洞中,才转危为安,后来太宗为感谢神灵救母,就于此地修建寺庙,命名为常宁宫。隋唐一代,长安周围,寺庙林立,虽历时久远,此旧事恐亦有藉可循。不过,“常宁”这名字实在是好,好就好在常宁。

    再后来,有确切的记载是,民国年间,一九四〇年前后,主政西北的胡宗南觉得此地不只风光秀丽,还地势险要,就为蒋公依山临水修建了行宫,蒋公来陕有三次歇住于此,是在一九四三至一九四六年间。这让人也会不自觉地联想起西安事变,还有就是发生在隋末的窦太后的旧事。有一颗蒋宋手植的桂树,已是亭亭如盖矣;在它的右前方不远,临了悬崖,有一株槐树与柏树,裸露的粗壮老根,纠缠交错着长在了一起,是为连理树,据说也为当时从别处移栽过来的,现在也是老干虬枝了。修复的宋美龄的琴房,摆放着一架旧琴,在夏日的午后,山野宁静,琴房里仿佛有琴曲传出,实在让人要生出仙境人间的困惑了。

    柳青当年也在这里留下了身影,完成了《创业史》的写作。站在临窗摆放着他的泥塑雕像的窑洞前,孤寂而苍凉的气息让人挥之不去。在傍晚时分,一行人走出山庄,去寻找不远处的柳青墓,过了一个村子,在一个已被围墙圈起来的所在,才看到了作家的容身之处。铁栅栏门紧锁,锁上锈迹斑斑,墓园也算是有些规模,墓木葱郁,杂草丛生,盎然而有生气。这是一位把终生都献与了文学事业的人。

    回城后去万邦书城,购得一册王瑶著《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二〇一四年五月出版。这本书版本较多,这是一个典藏本,陈平原在书前小引中说,是为纪念先生百年诞辰而出的,并详述此书版本之衍变。他说这本书,也最能代表王瑶先生的眼光、学养、才情与学术个性。陈平原是王瑶先生的入室弟子,此书出版,费力不少。记得早些年前曾经在旧书摊上淘过一本王瑶著人物传记《李白》,他的著作还有《中国新文学史稿》、《陶渊明集编注》等。他曾为自己写过一则一百六十字的《自我介绍》,引录如下:“在校时诸多平平,鲜为人知。惟斯时曾两系囹圄,又一度主编《清华周刊》,或能为暌违已久之学友所忆及。多年来皆以教书为业,乏善可述,今乃忝任北京大学教席。迩来垂垂老矣,华发满颠,齿转黄黑,颇符‘颠倒黑白’之讥;而浓茗时啜,烟斗常衔,亦谙‘水深火热’之味。惟乡音未改,出语多谐,时乘单车横冲直撞,似犹未失故态耳。”

    在里予君微信上看到沈建中编辑的《从北山楼到潜学斋》书影,于是也网购一册,翌日到手。此书上海书店二〇一四年三月出版,主要为施蛰存与孙康宜书信往来,从中可以大致了解到两位学者的治学生活、方法与经验。书中还附有孙康宜写的有关施蛰存的文字数篇。书信有原作影印,书角则圆形切口,装帧设计为近年来之特别一例。还购得一册《闲堂书简》,惜未到手,且不赘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