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事(一一七)

(2014-04-24 17:07:36)
标签:

梁永

查尔斯·范多伦

分类: 陈香榭
  
  树叶很绿。今年西安的春天步子很缓,谷雨已过,气温还不是太高,这在往年是不能想象的。雨也要多一些,过几天就下,过几天就下,像是秋天的样子。到项宣处,见了茂林,头发又白了一截,以至于全白。他和我,都接受了项宣赠送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商务印书馆二〇一四年一月印刷的新本子。
  美国人写的这本书,最早在一九四〇年就出版了,还被翻译成很多种语言风行于世。初版本的作者就莫提默•J.艾德勒一人,后来范多伦与作者成为同事,还协助他编辑第十五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姻缘缔结,就对原著的内容进行了大篇幅的改写和扩充,于是作者就变为两个人了,在一九七二年成为新版发行。中文的版本也有好几种,除了商务本,台湾商务和上海译文都有本子出现。据说,读过它的人也会说,这是一本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我读它的感觉,总觉得像是在实验室里,他们把一本书当做一个实物的样本,就成分和骨架进行学理的分析和拆解,不像中国人谈阅读,总是氤氲在一种文化的莫名其妙的氛围中,像是宗白华所说的意境一样的氛围。
  缘于给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小书馆”书系中的一本,范寿康编撰的《我们怎样读书》写了一篇引言性质的文字,出版社又快递了几本馈赠作者,很快就把它们分赠给朋友们,让正在上着中学的孩子们阅读。这几天又把书中的内容翻翻,看胡适、丰子恺他们教人怎样阅读,仍然是和美国人不一样的感受。文化有别,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谓中西相通,终究还是有别条件下的相通。这书的腰封上有一句话说,这样老派的为人为学之道,如淡远的宋元山水画,不知今后哪里去寻。慢慢体味,似乎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中国呵,中国终究是太老了。
  世界读书日这天,收到了里予君的一份电子厚礼,是梁永的《雍庐书话》电子版。一九九三年十二月这书出版,到现在已有二十年了,据吕浩前些天说,网上已是炒到好几百元一本,很是稀见。梁永原名钟朋,是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工系教授,国内著名的结构力学专家,但书话却是写得不一般的好。他的书斋,名为“雍庐”,所以书名就叫《雍庐书话》。书出版的时候,他已是去世了,书为后人编撰。舒芜在书前序中说,梁永曾写信给他,说他喜欢苏东坡,自命书斋为“咏苏斋”,要他代求程千帆教授题一个斋额,程千帆很快回信说已写好寄去。大致此时,正是梁永教授弥留人世之际,他已看到了程氏所题斋额,看来他的书斋应是有两个斋名。这亦应算作是文坛的一件逸事。
  书中有一篇《周作人与钱玄同》的文字,有关苦雨斋落水,有这样一段话,“钱玄同在当时闭门谢客,坚决不出任伪职,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有的论者谓如果钱玄同不去世,周作人在他这位老同学兼畏友的劝阻下,也许还不至于滑向背叛祖国的深渊,此说亦不无道理。”抄存,也算是读书的一点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可与言
后一篇:书的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