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事(一〇九)

(2014-01-11 16:47:54)
标签:

潘伯鹰

邓云乡

阿滢

文化

分类: 陈香榭

    山东阿滢编《中国旧书店》由金城出版社新近编辑出版了,在豆瓣上已经挂出了书影和绍介。蜜蜂出版的速度很快,记得阿滢约稿是在去年七月,到现在正好也就半年的天气。陕西部分,就用了自己的两篇文字,《西安古旧书店》和《西安钟楼书店》,显然是十分单薄的。豆瓣刚上目录,看到作者“理洵”被写作“李洵”,就尽快与阿滢兄联系,才知道是出版社编辑手录错误,书是印刷无误的。这让我想起二十年前,有一段时间,自己在上海的《现代家庭》杂志上频繁发稿,就用的是笔名“李洵”,有回编辑还策划说想给“李洵”和四川自贡的一位诗人李绚联合办一个专版,后来不知道何种原因却是不了了之了。

    最近有目的地在翻看一些有关陕西民俗方面的书籍,特别是关中西安方面的,不过比较系统的资料似乎并不太多,在万邦书城看到一套民俗丛书的陕西卷,就买了回来。偶然看到上海辞书出版社二〇一三年八月出版的一套五册潘伯鹰文存,就选取前两种,《小沧桑记》和《艺海夕尝录》,收入囊中,前者叙事道人,后者谈艺评说,内容大多与文艺书画界名家翘楚相涉,如叶恭卓、吴湖帆辈等,实颇有可看处,可尽一时之兴。另三册分别为《北平行》、《冥行者独语》、《中国书法简论》,《简论》是非常有名的书论册子,版本较多。豆瓣上关于潘伯鹰的介绍是,安徽怀宁人,原名式,字伯鹰,号凫公、有发翁、却曲翁,別署孤云。一八九八年出生,一九六六年去世。早年从吴闿生学习经史文词,国共和谈时,曾担任国方代表章士钊的秘书。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对文学颇有造诣,著有小说多种,后潜心于诗词及书法,是近代书坛“二王”书风的积极追崇者之一。著有《中国的书法》、《中国书法简论》、《玄隐庐诗》等。

    关于民俗方面的书籍,记得以前买过好些,就专门到老屋一趟,在书架上翻来翻去。书已很乱,有些书实在已是记不起来了,天也冷,老屋久不住人,寒冷异常,不想多呆,主要选了几本邓云乡的本子,有两册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北京四合院·草木虫鱼》、《鲁迅与北京风土》,还有中华书局出版的一套两册邓著《增补燕京乡土记》,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翁偶虹著《北京话旧》,收拢了装在包里。屋内灰尘已满,连坐的地方也是没有,也不想坐,心情和窗外的天气一样,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却是很冷,甚至于连几年居住时期的快乐的往事也没有精力和兴趣回忆了。窗下的中心花园,住的时候,树木还小,现在已是高不可攀了,能想象出到了夏天的时候,一定是遮天盖日,绿意盎然的样子。秋天极易让人伤感,冬天却总是让人颓废,人生的秋天与冬天,实在是太过于沉重与无奈了。

    收到长沙吴昕孺和西安黄义的诗集,这几天翻着看。于诗一途,自己终究还是隔膜些,年轻时亦曾经下过力气买来一些有名的诗集来读,也想着写几首,只可惜实在是缺乏诗人的气质和天分了,对于好的诗句,总是十分地佩服,但能欣赏,也是美好,亦为人生的乐事。冬天里一直不下雪,空气干燥,静电随时啪啪作响,闪着刺眼的火花,动作亦显得畏畏缩缩,实在不好玩,真是希望这样的日子快快地过去,或者好好地下一场雪,让心情与环境干干净净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平实
后一篇:格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