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虽说民国时期火柴企业朝起夕落,瞬息万变,但实际情况是,全国各地几乎都有自己的地方知名品牌火柴企业存留下来,一直坚持到一九四九年新政权成立以后,并进行公私合营改造,持续地经营着。
二〇一二年九月,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破产拍卖,在社会上影响很大。这家火柴企业始建于民国二十三年,亦即西历一九一二年,时任代总统的冯国璋还拿出四万元现洋入股,支持民族企业发展。一九四八年,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晋察冀边区乃至全国最早的公私合营企业之一,一九五〇年归属国有,后来以至于壮大成为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享有“国内领先,亚洲一流,世界知名”的美誉,泊头牌火柴闻名全国,商标曾被命名为河北省首批著名商标,但还是在经济大潮中,被市场淘汰了。油气打火机以及后来的燃气打火机的出现与发展,给了火柴企业致命的打击,包括泊头火柴,被业界称誉为“五朵金花”的泊头、开封、安阳、济宁、蚌埠五家厂子,都倒闭或转产,或被分解成为好多个私营小火柴企业了。
南京火柴厂的衰败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它的创建要相对晚些,前身是首都火柴厂,建于民国三十五年,由一位姓黄的团长和姓俞的商人共同投资兴办,最初厂址是在鼓楼附近的童家山,商标为首都牌,图案为大拇指。一九四九年南京解放以后,更名为南京首都火柴厂,而后又更名为南京太平火柴厂、公私合营南京火柴厂,到了一九五八年,与金陵火柴厂合并,厂子亦由鼓楼区迁至雨花西路,又更名为地方国营金陵火柴厂,上世纪六十年代,又称之为南京火柴厂。它的辉煌时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越十年,进入衰退期,就很快破产了,闲置的厂区成为一片废墟,杂草丛生,恶劣的环境甚至对周边的居民生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一度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因为身居秦地,我很有兴趣地了解了一些陕西火柴企业的历史资料。在一九〇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宁强县举人谢廷麟筹银万两,在宁强创办了保惠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大致用了三年时间,商标为松鹤牌的黄磷火柴才投放市场,这应算作是西北地区首家火柴企业了,它的产品行销陕南各县及甘肃、四川邻县。而后陕西各地都有大小不一的火柴企业兴建,至民国三十三年,陕西境内火柴企业发展到七家,南有保惠、益汉火柴公司,西有协和、秦昌、东华火柴公司,北有陕甘宁边区火柴厂,关中有中南兴记火柴公司。由于火柴生产投资少,见效快,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安一些民族工商业者先后又开设了泰峰、中原、长安、永新、西华、荣军、建业、中兴、新华等一批私营小火柴厂,陕西境内的火柴厂就增至十六家。随着解放后的不断调整,到一九五八年末,陕西境内仅剩中南、保惠、延安三家火柴厂,一九六七年,中南火柴厂和保惠火柴厂分别更名为西安火柴厂和宁强火柴厂,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
一叶知秋,各地火柴企业的发展变迁,亦大致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