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开文运歇不成

(2013-04-02 12:21:00)
标签:

董桥

贾平凹

曹雪芹

文化

分类: 在人寰

    董先生说,小时候家里人带他去一座破庙探望一位江浙老和尚,老和尚相术极佳,那天摸摸他的头说,十七岁出外漂泊,二十三岁与字与书结缘,一生不渝,旁的枝枝叶叶尽是造化,不必多说!大人们半信半疑,半喜半忧,溜到嘴边的一句话只好吞下肚子里去:“靠字靠书,这孩子将来愁不愁衣食?”后来果然,----“总之过完十七岁生日我真的飘洋到台湾读书,毕了业颠颠簸簸住过许多陌生的地方,没有一天离开过字与书。”当然衣食似乎也是无须发愁的。这是董桥先生在文集《白描》前的总序中讲的自家的故事。

    我也是觉得好奇,有一天就吊诡着抄了贾平凹的八字在网上发纸条给一位先生,让他看看此人的情况究竟如何,不长时间,他即回话说,印象中好像是贾平凹的八字,理论了一套,说是天马行空的大作家。后来和费先生说到这事的神奇,先生说名人的八字网上都是有的。这倒让我想起了另一件事,是方英文先生曾笑问贾作家道:“你写恁多图啥?”他反问:“不写弄啥?就这品种么。”听他们对话的意思,似乎连作家本人也默认着一种宿命的存在。有一年冬天里和三水文氏去看作家,作家给三水文氏写了“读书是福”的横披,他们手拉着横披看着镜头,我即摁下了快门,作家似乎还喜欢写“天开文运”四字,这倒真是让人感到欢喜,难道真有着如董先生所说的宿命在默默地发着力?

    寻常人家倒是不同,想写了就写,不想写了就忙活别的事了,好比大家高兴了都在开博客,有一天忽然有些厌倦,索性就放下不管了,任它乱草丛生,偶然觉得对不起了看客,于是乎敲下“休博”二字,做了题目,正文再写俩字,“如题”,算是圆满。并不就感到宿命的压力在。董先生则不同,说庙里老和尚不点破我也推算得出此生毫不长进,惟其不长进,这几十年里我才摸不著天多高地多厚写得出几十本书:心中学问越小笔里胆子越大。倒是真有些谦虚里的自负,自负的还有他接着提到的美国幽默作家罗伯特·本奇利,说他写作写了十五年,才发现他根本毫无写作天份:“可惜我已经太有名了,没办法封笔。”

    昨夜里看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西北战事吃紧,年羹尧打仗如烧钱,雍正在后方为他筹备粮草,搞得焦头烂额,怒火中放狠话给江苏巡抚李卫,要江宁织造曹寅尽快还了拖欠国库的银子,否则抄家问罪。我心里倒有些幸灾乐祸的小庆幸,好了,终于是天开文运,诞生了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历史的尘埃里,那些所谓的封侯称王,歌功颂德,都是狗屁,宿命在天,一部巨著《红楼梦》,却活在了历史的生命里。

    能放下手中的笔么?邱琼山路过山寺,惊见四壁都画满《西厢》:“空门安得有此?”“老僧从此悟禅!”“从何处悟?”“悟处在‘临去秋波那一转’!”

    那一转秋波,亦如文字的眼睛,能让人放得下么?在那一转,似乎更是让人悟得,宿命也许是一种存在,而贾氏说,吾有使命,不敢懈怠,则是宿命的延伸和诠释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书事(九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