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作者序言中,首先对此书的撰写、出版有所交待,然后依次分述古史分期问题,提出魏晋封建论主张,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所有制、经济、民族融合、军事、外交、文化等一系列内容,言简意赅,整个序言让人有窥一斑而略知全貌的感觉。
6、首讲三国分立,三国史事,交错纷杂,分述而内容尽量避免重复,恐怕是历来治史者颇感头疼的问题,阅读过程中宜关注之。
7、著者引用恩格斯的话说,“最初的铁往往比青铜软”,但铁器的使用,自春秋以来,还是慢慢地取代了青铜,铁器的大量使用,不只使手工业者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也刺激了金属货币作用的进一步繁荣,改变了生产关系,分化了社会阶层结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生产力是决定因素。P1
8、汉政府对商业活动采取敌视和钳制的态度,对盐、铁贸易实施禁令,致使大土地占有者发展,失地农民增多,境遇悲惨,农民起义频繁发生,规模亦越来越大,直至公元一八四年爆发了全国性的黄巾大起义,东汉王朝终于一蹶不振。著者有详细的统计资料。P11
9、外戚、宦官擅政,士夫阶层与之斗争,党锢之祸时有发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加之农民起义,可谓内忧外患,政权基础逐步动摇。P15
10、关于黄巾大起义,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爆发,起初是以传播道教的形式组织起来的,教义是琅琊人于吉编写的一部《太平清领书》,张角传播之,并用符水咒说来医病,十年间太平道聚众十万人之多。P14
11、黄巾起义终于失败,著者总结原因有三,道教徒内部成分复杂,出现叛徒,举义日期仓促提前;各部缺乏配合和联系,被官军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很快镇压;队伍缺乏训练,装备不良,缺少经验丰富的军事指挥人员。P18
12、黄巾起义失败后,流民问题成为社会的最大危机,而后曹操推行兵屯和民屯制度,使失地农民和土地重新结合起来,缓解了矛盾,但却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实力。P19
13、统治阶层出现混战与割据局面,疾役猖獗,民不聊生,自然经济与坞垒堡壁间经济联系薄弱,终于导致政治制度发生变化,使国家趋向分裂。P20-2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