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今年的第一场雪是在上周下的,去年里一个冬天都没有下雪,要说这雪就等了整整两年了。
下雪的那天打雷闪电,第二天才听媒体上专家说闪电七十余次,打雷三十余次。先闪电后打雷这是常识,敢情还有三十余次的打雷专家没有听见。冬天里打雷也是稀奇事,打雷是冷热空气交错摩擦的结果,说明气温就没有降下来。往年里,秋风一吹,梧桐树的叶子落了以后才下雪,今年,梧桐树的叶子到现在还是绿的,气温却在零下五度。第一场雪的当晚,雪太大,厚厚的积雪压折了好多树,清晨里枝叶横道,路也走不通。太阳出来天是红的,专家说是积雪反射的结果。前天傍晚没有雪了,朋友打电话说天是红的,趴在窗口看,天果然就是红的。
美国总统奥巴马来中国了。美国大片《二〇一二》恰逢其时也来中国了。据说这是一部让人感到恐怖的影片,毁灭,人类的毁灭。又据说这部大片美国人看后感伤,中国人看后好玩。两种文化,两种情怀。
这些天实在没有书买,昨天中午在新华文轩转来转去,很没有成就感,但还是买了三本书。江苏文艺出版社今年元月出版的叶圣陶的散文选编本《没有秋虫的地方》,夏丏尊的散文选编本《白马湖之冬》以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今年七月出版的赵珩的《旧时风物》。叶圣陶的这个本子中有两篇文章是于西安相关的,《游临潼》,《在西安看的戏》,分别写于一九五三年的年末和一九五四年的年初,那时候兵马俑还没有发现,西安的工业化水平不高,老人看到秦始皇墓和发电厂的烟囱就有着特别的情怀。叶和夏都是语文大家,文字的功力是相当上水平的,现在很少有这样的研究家和文章家了。看完夏的《白马湖之冬》,记忆深刻的是那杭州西湖边上冬天的风了,就好像现在还在耳边吹。这一套丛书今年出到第七辑,买第一辑中董桥的《旧时月色》时,我还是单身,整天在书店里游荡,不想已有些年月了,书也出了好几十册。也许还要继续出下去的,她的整体风格好。
晚上在西林春吃碗拉面,却在墙壁上看见一个公告栏,觉得很有些意思。它有四个分目,公司发文,今日菜品,优秀员工,店内事物。其它栏目所贴的大小字条暂且不说,“今日菜品”栏下的两行红字倒是让人不解,“沽清;急推”。叫来一名服务生问个究竟,她解说了一回,我会心一笑。
回家上百度查找,它大致这么说,餐馆有个专用名词叫“推销”,情况紧急的则称为“急推”,临时脱销的称“沽清”,停止销售的则为“收牌”。真是隔行如隔山啊。服务生当时说完笑的时候,我开玩笑地嘀咕,怎么像做保健用的词呵。她竟也哈哈大笑起来。
(图片来自天涯社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