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理洵
理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860
  • 关注人气:1,8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文川先生

(2009-08-20 13:09:31)
标签:

文川

高信

鲁迅

叶浅予

林风眠

分类: 群贤庄

    文川姓崔,叫崔文川,只是文川书坊太有名,他的崔姓似乎就显得不太重要了,大家都叫他“文川”,我和他见面也总喜欢“文川文川”地喊叫,不显得生分。说是书坊,其实它并不卖书,只是很多的事情都和书相关,专业的说法就叫文化产业,如藏书票火柴盒的设计,书封创意制作,刊物发行,书籍的策划出版等。据说他还开着一家茶叶店,后面可以喝茶,我没有去过。

    我对他最初的印象,是在网络中,他的博客招人喜欢,又因是在同一城中,看着看着,心理上就拉近了距离。博客的公告栏里,有他的几句话,很是有些意思:“有事您请讲。喜欢看书,也经常买几本,签名本、毛边本也有些。火柴盒子、藏书票比较多,也帮朋友做一些,好玩。主编一本杂志叫《艺术画刊》,国油版雕摄影都发。有事您吭气,看能否帮点小忙,但不要找俺借钱哈。”我就觉得这人一定也是有些意思的,于是在他的文字后偶尔有些小小的评论,终于有一天他发纸条邀请我有机会喝茶,大致他读我的文字感觉我很老,就称我“老先生”,但我们终究没有共同喝茶的机会。

    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万邦书城,书城不定期地喜欢请人来做个讲座,且大都放在星期天,因为平时要上班,也只有在星期天,我才有机会花大半天的时间到书城里从容地消遣,顺便地听听自己感兴趣的讲座,记不清是哪一次讲座了,他像是一位幕后的组织者,去得早,也像是在招呼人,因为他的博客中有他的照相,所以看上去就很容易认清,我就上去和他主动地握了手,还坐在了听众席的前排。但那一次我们并没有说太多的话,稍微读点书的人似乎都有些矜持,当然读书多的人就放得很开了,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些矜持。他对我的年龄一定有所怀疑,我是能感觉到的,我倒是很自信对他的感觉的准确。

    等到高信先生在万邦里开讲座的时候,他就更像组织者了,后来我才知道,高信先生的新著《书房写意》的封面就是他设计的。这书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封面设计是很成功的,色彩与布局以及影像都是有着很好的审美意趣,高信先生当时拿在手里赞不绝口。他那天还和吕浩在一起,吕浩以前在北京主持过民间刊物《书脉》,网名文泉清,在全国读书界有些影响,我也是久闻其名不见其人了,能够一见,总也是吉祥的事。吕浩当天购得几十本《书房写意》寄往全国各地的朋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终究长安米贵,听说而今他又全国各地地奔波去了。包括高信先生,他们在一起似乎很是亲密。那天讲座后,我们围着高信先生说了很长时间的话,讨论了很多的有关文艺及社会方面的问题,气氛是非常好的。文川则表现着一贯的谦虚,待人说话也是很虔诚的样子,偶尔还是有些拘谨,但从不遮掩他对某一问题的观点与看法,哪怕在别人看来似乎有所偏颇也罢。

    文川制作的藏书票是好,好就好在有一股子民国气和版画气,是一种雅逸的做派。藏书票起源于德国,已有了五百年的历史,至民国时鲁迅、郁达夫、叶浅予、林风眠等人身体力行,不只推介给国人,而且将版画、雕刻等民族艺术融入其中,发扬光大,现在是有了很大的发展。那是一种贴在书籍里封上的小小的装饰画,就像女士身上的耳坠与戒指,是一种情思,一种点缀,一种审美,一种愉悦,但它却表达的是设计者的匠心妙想,藏书者的思想、感情、修养与兴趣。文川是真正地吃透了它的内涵和精神,因而就能在自己的艺术创造中表现出最本真的艺术气息,这种艺术气息,在他的其他的文化产业当中,也有着出色的艺术再现。

    前些天的一个书画展上,闻频老先生要给我介绍一位朋友,说是文川,我心里一笑,我们是早就认识了。其实他们很早以前就认识的,交往很是频繁。老先生原来是《延河》的编辑,当年诗名大震,据文川说,那时他和姚文元同志一般声名仿佛。退休后画画,竟然有了境界,最近就想着出个册页,把事情说与文川,文川拿出了好的创意。老先生对我说,经文川一捣鼓,还就是不一样;秉勋的序也很好,你将来好好读读。费先生的文章总是好文章,哪怕是片言只语,都是很有味道的,我喜欢读。那天中午文川刚从山西回来,一下火车就到了书画展现场,他总是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他认识很多名人,全国各地的,你能在他的文字中看到他们的身影,他整天活跃在他们中间,为文艺而来往,文艺也因为他们有了传承。

    想着以后,总有和他在一起喝茶的机会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书事(一四)
后一篇:石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