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萧涤非的《杜甫诗选注》

(2009-06-05 20:03:06)
标签:

杜甫

萧涤非

品读

自说自话

文化

分类: 陈香榭

    杜甫的诗是吟出来的。这种“吟”,很辛苦,是那种“一吟泪双流”、“拈断数根须”的辛苦。形与神都是儒家的思想底子,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有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拖累,诗人活得沉重,诗也做得辛苦,沉郁顿挫,常让后人扼腕而叹。

    杜诗的版本很多,因年代久远,异文现象也很严重。黄裳先生说:“杜集传世者,所知以北宋王洙编本为最古,凡三十卷,出于当时秘府及人家所藏旧本。嘉祐四年苏州郡守王淇刻之,其本早亡。”现在较为流行的是《杜工部集》。后人注本也很多,较通行的有钱谦益的《钱注杜诗》,仇兆鳌的《杜少陵集祥注》和杨伦的《杜诗镜铨》等。

    《杜甫诗选注》,选注者萧涤非,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六月北京第一版,到一九九六年一月第四版印刷时已达十六万八千册,相当普及。选注本以编年为序,收杜诗凡二百八十一首。注者数易其稿,增删有度,题解与注解则引经据典,详略得当,颇显专家风采。这是很好的杜诗选注本。古典诗词要普及,离不开今人的选编校注,这是国学能否振兴的重大工程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出版过许多大家的古典诗词选注本,如郭沫若、王瑶、余冠英、钱锺书等。萧涤非先生是杜诗专家,曾有杜诗研究专著多部,他的选注是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读这样的选注让人放心、得益。

    诗歌史上,李杜并提,有好事者常以昆仲分别,扬李抑杜也好,扬杜抑李也罢,都是不必要的,风格迥异,“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他们代表着古典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鲁迅先生说,“诗至唐而绝”,是有道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