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秉勋先生七十寿辰庆典暨书法展昨天在省美术博物馆隆重举行了,一贯低调的老人终于在北京奥运会圆满完成的当天,在亲朋好友的撺掇下也“火”了一把。博物馆前鲜红鲜红的气球彩条广告招牌洋溢着浓浓的吉祥的气息,陈忠实、萧云儒、贾平凹等名家都到场祝贺了,人很多。
我去得早,在门口老先生握着我的手,说你来了,我大脑一片空白,嘴里不知道说了什么,忽然觉得旁边有人在照相,就更是有些紧张了。先生还是握着我的手,低声说,一楼是我的作品,二楼是名家题赠,你看看。我觉得应该给别人留些时间,就对先生说,我过去看看。先生招呼别人去了。名家来的时候,大厅里闪光灯不停地闪,好多人要合影留念,就在正对门的屏风下。硕大的屏风上有先生的照相,还打印着先生为他的书法展所写的前言,用它做背景照相是再好不过了。
费先生写字是六十岁以后的事,十年的光阴,就能写得不一般的好,一方面是他的学养好,另一方面是他刻苦努力。他涉猎的范围很广,在西北大学任教时在先秦两汉及宋元明清文学方面指导研究生,后来又着力于贾平凹研究,并有多部论著出版,又于舞蹈、戏曲、美术、民俗、易学等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多所建树,尤其是易学等神秘文化研究,使他也变得神秘起来,声名远播;他还弹得一手好琴,古琴,是退休后才学的,真是无所不通了,因而贾平凹为老先生七十寿辰暨书法展题写“贯通老人”四字,是准确的。费先生的字,因为起步晚,所以不象一般的书法家那样经过条条框框的训练,他是以自己深厚的学养,把自己对书法线条的理解,化入自己的笔墨之中的,因而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书法自唐以后,多受法则之累,所谓颜柳赵欧,轻取人心,习书之人,难逃窠臼者夥矣,鲜有以自家面目呈世者,有自家面目者,必为大家。先积累学养,化人而为己所用,也是一条路子。先生是澹泊的,低调的,内敛的,丰厚的,慈爱的,因而书法就表现出朴拙萧散、无华自美的征象。书学即人学,费先生的书法一笔一画也都表现着自己的性格。在后来的联谊会上,大家都在评说这位可爱的老人,有一个人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他和费先生交往的几十年,最让他感受深刻的是费先生从来没有学术变节行为。我和费先生的同学、诗人闻频先生一路走着,听到了好多有关费先生不畏权贵,始终保持自我高洁情操的故事。
我在热闹的气氛中,坐在角落里,用笔把屏风上先生所写的前言抄了下来:“现今书坛,涛翻浪卷,秉勋岂敢忝列其中。顾自退休多暇,蛰居陋斋,运笔染墨,颇得其乐。且写出字来,可换银子以济清贫。换银子固然好,不换也不吃亏。为啥?一则个中乐趣,可代舞榭歌台;二则舒气散怀,养生之效,胜过丸散清丹;三则不假接引,日日尚友古贤,情志不衰,精神高蹈。有此种种好处,何乐而不为呢?总而言之,写字之旨,重在怡情而已。今值我七十初度,诸友撺掇之下,竟在偌大场所展现面目,招摇过市,实感愧怍。其狂其丑,诸君宥之。又幸赖众良友俊彦,墨宝相陪,壮我胆气,辉光朗照,庶不令观者失望矣。费秉勋白。”回家吟哦,顿觉口齿生香,理趣无穷了,且与同好共享。
先生是很谦和的,想合影留念的都能满足,这很不容易,因为他平时不喜欢张扬,很少有人能获得这样的机会。闻频老人说,秉勋今天把一辈子的相都照完了。费先生当天即席答谢,说他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尽量做一个可爱的老头子,因为有人说他脾气固执、古怪。其实,和他交往的时间长了,还真能从他身上看到些童真,他真的是一个可爱的老头子。叶圣陶赠王伯祥的祝寿诗中有云,童心吾犹有,略喜持论偏,借花献佛地赠与费先生,我手里也有玫瑰的余香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