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文章作的好,且全录原文。《世说新语》“忿狷门”第二则:“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嗔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毫可论,况蓝田邪?’”
王蓝田即王述,曾经做过扬州刺史,尚书令,封蓝田侯,因而人们称他为王蓝田。他吃鸡蛋竟然吃的那末有趣,用筷子插,没插到,大怒,扔在地上,鸡蛋旋转不停,又用木屐踩它,还是不行,气的要命,又从地上拾起来放在口中,嚼碎了立即吐出来。哈哈,完成了一系列动作之后还是没有吃。像他这样的大人物,身上发生了这样的小闹剧,像孩子一般的小闹剧,突然不见了士大夫的雍容大度,实在是有意思的事情。人的本性中的率性、单纯、自然完全表露出来了。因而王羲之嘲笑他,还要加上他的老爸。其实王羲之看不起王述一门,因为自己太清高。他官也不如王述做的好,王述是省级干部的时候,他还是市级干部,而且受人家管理,他曾经向朝廷要求提高他的级别,没有成功,还受了别人的嘲笑。他对儿子们说,你爸我不如人家混的好,你们也就不能和人家的儿子相比了。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可以用自己的话把上面的故事复述一遍,可能不如它的语言简洁。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概括是十分准确的。它虽然划入了小说的门类,但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却带有历史的经典的意义,便于我们对魏晋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历史把握。刘师培说:“小说家言,体近于史。”(《论文杂记》第十八则)《世说》是应该近于史的。
东晋裴启的《语林》也记述了这段故事:“王蓝田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投于地。”简则简矣,但确实不如前边的文字读着受活,让人有不过瘾之叹。据学者考证,《语林》是刘义庆撰写《世说新语》的故事来源之一,我们也应该看到它们之间文字上的差别。
余嘉锡先生在这则故事的《笺疏》中引用《晋书》的话,说王蓝田“既跻重位,每以柔克为用。”似乎强调了大人物的修养问题,但王述这个人物有其双面性格,谢无奕曾经和他闹事,他却很能忍耐,一声不吭,等谢走了,他仍然继续干自己的事。人其实是一种复杂的动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