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l思想智库之古希腊罗马思想(四)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2023-02-04 08:25:26)
标签:
文化 |
分类: 管理研究 |
文/中道咨询(微信公众号“合创中道咨询”)
生平简介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70年出生于雅典一个手工业者家庭,公元前399年因“不虔诚”和“败坏青年”的罪名被投入监狱并被判处死刑。他当时有选择的机会,但他选择了死亡而非流亡。
苏格拉底很早就放弃了从父亲那里学会的职业(雕刻师),离开家庭专注于教育活动——这一在他看来是前无古人的天职。他衣衫褴褛、日复一日的活动于雅典的街道与广场,周围聚集众多门徒。他不收学费,靠学生和朋友的资助为生。
虽然苏格拉底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思想家,但他并未留下什么著作,我们仅能根据柏拉图的《对话录》和其它古希腊作品中的只言片语了解他。苏格拉底追求智慧是为了发现真善美,他被认为是“伦理学之父”。他之所以对后世产生如此影响,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思想,而是他那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的独特人格魅力,那种建基于自身内部的坚定独立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苏格拉底神圣信条”
“他自己总是喜欢与人谈论关于人的事情,他借此探讨何为虔诚,何为亵渎,何为美,何为耻辱,何为正义,何为非正义;什么是审慎、癫狂、勇敢和胆怯;一个国家和政治家,一个政府和君主应该如何作为,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他坚信,只要人们对此有足够的认识,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善良和高贵的人。”
苏格拉底的思想中是有矛盾的。一方面,他是一个非常虔诚的人,认为人最重要的义务就是敬神,他不知如何解释人内心中挥之不去的良知的声音。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如果人认识不到什么是善和正义,那么他就不可能向善和做正义的事情;而当人认识到什么是正义,而他就不可能不去做正义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会去做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而合乎道德的善是对每个人有利的,所以要使人向善,我们就只需教导人们何为真正的善。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创新。
柏拉图在《斐多篇》中记录了苏格拉底的一段话:“恐惧死亡,只是另一个辨别人是否智慧的标准;依据它能辨别出某些人有知,而某些人无知。”苏格拉底提醒我们,我们所知的越多,未知的也就越多,面对自以为已知的事情要保持谦卑的态度。苏格拉底试图通过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从而唤醒人们的自我审查与反省。他借用写在希腊神殿上的那句话“gnothi
“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的教育完全采取对话与的方式,苏格拉底不仅向学生提问题,而且随意与过往的人攀谈。他常以善意问题开场,然后不停追问,并逐渐将谈话转向一般的哲学问题,比如什么是善?我们如何获得真理?他一直追问下去,直到对方理屈词穷承认自己的无知为止,这就是苏格拉底要达到的目的。
苏格拉底是一个对人类满怀热爱和信任的教育者,他的人格力量对他周围的人产生了重大影响。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引述苏格拉底一名学生阿基比亚德斯的话即可证实:“我们大家都完全被他的谈话吸引住了。……我甚至想对你发誓,以保证我说的是真的,这个人的言谈让我着迷,他的音容笑貌至今仍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当我听他说话时,我的心跳得比跳激烈的舞蹈时还要快,我激动得热泪盈眶;而且我也看到,在场的其他许多人也都和我一样。”
苏格拉底的方法与智者派的辩证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他并不拒绝智者派的诡辩技巧。与智者派的共同点还在于,他们感兴趣的都是人,而不是自然。而且他通常得出的结论——也就是那句名言“自知自己无知”——与智者派的怀疑主义态度颇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