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国企改革咨询室.三项制度改革实操(9):规范组织权责体系之定岗定编
(2022-08-27 11:31:21)
标签:
财经 |
分类: 管理咨询 |
文/中道咨询(微信公众号“合创中道咨询”)
定岗定编思路与实操案例
一、 定岗定编思路
(一)定岗定编基本原理
定岗定编是确定岗位和岗位编制的合称,前者是设计组织中的承担具体工作的岗位,而后者是设计从事某个岗位的人数。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当一个岗位被确定之后,就会自动有人的数量和质量的概念产生。有的企业还把与定岗有关的人员素质的问题单独提出来,称之为“定员”。“定员”与“定岗定编”一起被称之为“三定”。本文只探讨定岗定编。定岗定编是各种组织中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但也是处在不断探讨之中的一个问题。定岗定编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是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时期运用不同的方法。定岗定编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来承担的,当时的企业并不需要过多地考虑这方面问题。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定岗定编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急需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定岗定编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组织结构设计是定岗定编工作开展的基础。
2.进行定岗定编设计的基本顺序按照先业务、再职能然后管理岗位的秩序开展。
3.定岗定编工作会受到战略目标、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客户需求、组织、流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
1.定岗工具方法
要进行岗位设置,首先需要对岗位进行研究。
1)
主要包括岗位设计依据合理性、工作分布均匀性、工作饱满性等。
2)岗位工作信息收集的主要方法
进行岗位分析需要广泛收集岗位工作信息。主要包括面谈法、观察法和书面调查法。
面谈法
A.访谈范围: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部门的核心岗位人员。
B.访谈方式:单独访谈、座谈研讨会。
C.访谈内容:按照设计方法确定的信息范围。
D.工作成果:访谈记录。
观察法
A.确定分析方法。
B.观察方法:个人写实法、工组写实法、关键事件法、活动记录法。
C.观察手段:人工观察、电子设备。
D.观察结果:观察记录及录音、录像资料。
书面调查法
A.调查范围:所有涉及到的岗位,以及相关岗位。
B.调查方式:结构调查表、日志法。
C.调查结果:调查问卷、工作日志。
3)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
主要包括:岗位设置目标与部门职能相一致;岗位工作结构合理;岗位工作量饱满且分布合理;岗位数量适度;岗位划分依据唯一;岗位工作量标准;岗位工作结构均匀性;岗位工作量分布。
4)岗位调整的标准(略)
2.定编工具方法
1)定编基本原则
主要包括: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中心,科学、合理地进行定编;各类人员比例关系要协调;
坚持以专家为主,走专业化道路的原则。
趋势预测法
根据所在行业和企业发展概况,结合咨询数据库的积累,对人员总量随销售额变化进行预测,作为总量控制的参考。
以某汽车企业为例:基于对行业和某汽车编制总量随销售额变化的研究,拟订出总部编制随销售额变化曲线。
|
作为编制总量随销售额变化的控制标准,其计算方法如下:
编制总量随销售量变化趋势控制标准(略)
|
人力成本预算控制法
A.基本涵义和适用范围:通过人力成本预算控制在岗人数,而不是对某一部门内的某一岗位的具体人数做硬性规定;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业务目标和岗位设置和员工人数负责,在获批的预算范围内,自行决定各岗位的具体人数;适用于柔性强、难以量化考核的工作。
B.关键指标: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收入、人员费用/管理费用。
C.计算方法:一般采用比例确定各部门的人工成本预算;业务部门的人工成本预算按照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确定;管理部门的人工成本预算按照占管理费用的比例确定。
D.评估方法和考核:比较实际的人力成本与人力成本预算的差值,如果实际人力成本低于或等于预算人力成本,则评估合格,否则不合格;评估结果列入公司人力资源部考核指标;
每年年底评估一次,需财务部门提供数据进行配合。
E.人力资源预算的确定方法:
|
F.预算控制法的具体操作流程建议如下:
|
劳动效率定编法
根据生产任务和员工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等因素计算岗位人数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根据工作量和劳动定额计算员工数量的方法。因此,凡是实行劳动定额的人员,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岗位,都适合用这种方法。
定编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员工劳动定额*出勤率)
举例来说,某企业每人每年需生产某零件4651200只,每个车工的产量定额为16只,年平均出勤率为95%,求车工定编人数,计算如下:
定编人数=4651200(只) / 16(只)*(365- 2*52- 10) (天) * 0. 95 = 1219(人)
由于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有产量定额和时间定额两种。上例是产量定额,如果采用时间定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定编人数 = 生产任务*时间定额/(工作时间*出勤率)
以上例来说,如单位产品的时间定额为0.5小时,则可计算如下:
定员人数=4651200(只)*0.5(小时)/8(小时)*(365-2*52-10)(天)*0.95=1219(人)
某电力企业定员案例分享
一、定员思路
根据不同人员类型,采用不同的定员思路。
1.生产人员定员思路(略)
2.管理与职能人员定员思路(略)
|
|
二、定员方法
本次项目定员分析,共采用了四种定员方法。
1.劳动效率法
1)基本含义
是指根据生产任务和员工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等因素来计算岗位人数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根据工作量和劳动定额来计算员工数量的方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具有两年以上的业务数据且生产或业务是连续稳定发生的。
2.比例系数法
1)基本含义
是指以服务对象的人数为基础,按定编标准比例来计算定编的方法。
2)适用范围
在检修试验中心主要适用于管理职能人员与生产人员的配比核算。
3.设备定编法
1)基本含义
是指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所必需开动的设备台数和班次,按照单机设备定编计算定编的方法。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在检修试验中心主要适用于预试定检、实验室管理等方面。
4.岗位工作量分析法
1)基本含义
是指收集岗位人员的实际工作事项及耗时情况,用以统计该岗位的工作饱和度,作为定员调整的依据。
2)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职能类岗位。
在岗位工作量分析过程中,以标准工作时间(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时)为基准,将统计出的岗位每周平均工作小时划分为五个工作饱和度级别,并依此指导岗位定员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