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企业组织架构?
(2018-07-29 11:58:23)
标签:
财经 |
分类: 管理咨询 |
文/中道咨询
一、企业的三种常见组织形式
三种常见组织模式包括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和矩阵制组织结构。
(一)组织特征
1、
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主管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级行政主管的参谋,实行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直线职能制相对于产品单一、销量大、决策信息少的企业非常有效;产品多元化之前,实行直线职能型组织是适当的,多元化之后建议进行调整,以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
2、
按地区或按产品类别分成若干个事业部,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每一个产品部都是一个利润中心,有利于采用专业化设备,容易适应企业的扩展与业务多元化要求;适用于规模庞大,品种繁多,技术复杂的大型企业。
3、
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由于矩阵结构内部都有两个层次的协调,能够
减轻上级主管人员的负担,有利于高层管理集中精力制定战略目标、决策和规划,以及对执行情况的监督有利于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或项目公司相互制约,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事业部与矩阵制组织模式对比
1、事业部制与矩阵制组织模式优劣势对比
1)事业部制
优势
•
•
•
•
•
劣势
•
•
•
2)矩阵制
优势
•
•
•
•
劣势
•
•
•
•
2、事业部制与矩阵制总部与业务单元职责分工
1)事业部制
总部
•
•
•
•
业务单元
•
•
•
2)矩阵制
总部
•
•
•
业务单元
•
•
•
3、产品、品牌、价值链三类事业部组织模式优劣势对比
1)产品事业部
适用情况
•
•
•
优势
•
•
•
•
劣势
•
•
•
2)区域事业部
适用情况
•
•
优势
•
•
•
劣势
•
•
•
3)价值链事业部
适用条件
•
•
•
优势
•
•
•
劣势
•
•
•
二、组织优化原则
1、组织设计原则
1)战略/客户导向原则:组织设计应着眼战略目标和市场变化,并不断满足顾客需要
2)权责利对等原则:公司每一管理层次、部门、岗位的责任、权力和激励都要对应
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管理人员直接管理的下属人数应在合理的范围
4)管理明确原则:即避免多头指挥和无人负责现象
5)精干高效原则:在保证公司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力求做到机构简练、人员精干、管理高效
6)执行和监督分设原则:保证监督机构起到应有的作用
7)专业分工和协作原则:兼顾专业管理的效率和总公司目标、任务的统一性
8)灵活性原则:保证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够作出及时、充分的反应
2、其他因素
1)组织战略:组织的创立和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组织的战略对组织结构设计具有决定性影响,组织结构必须随着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
2)组织环境:环境复杂性
3)人员与文化:企业员工的价值观、态度、期望、能力等都会对企业的组织结构造成影响
4)组织规模:随着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管理体制会相继面临领导危机、自主危机、控制危机,促使企业组织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5)技术:随着技术的复杂性提高,机械自动化程度也在提高,这将对组织管理跨度和集权分权带来变化和新的要求
三、基于业务的组织优化思路与方法
(一)组织优化“一三四”法
一:一个工具——价值链。价值链为组织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系统的分析工具。价值链各环节的相关性为职能的整合或分离提供了直接有力的依据。
三:三个步骤——管理诊断与标杆研究、组织机构设计、职能设计。
四:四大因素——外部环境、发展战略、内部运营、标杆借鉴。
(二)组织优化方法的运用
第一步:对内部运营问题进行诊断
案例1:前期诊断核心结论为综合部成为制约流程效率和事业部与销区沟通的重要瓶颈,并对超期原因进行分析。
第二步:对关键流程进行优化
案例1:在对超期原因进行分析后,项目组认为优化流程和对相应的组织进行调整是本次项目的主要工作。
第三步:在核心流程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组织、部门和岗位的调整
案例1:项目组经过大量的分析、调研、讨论等工作,认为某公司在必保订单的处理上,对于销区、综合部、事业部可以采取优化职能的方式优化流程。
第四步:战略与价值链分析
案例1:明确企业价值链各环节及核心职能,并明确各业务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步:形成组织优化的核心结论
案例1:在组织架构优化方面,建议建立围绕“订单流”的以 “八大部门、四大中心”为基础的总体架构;在职能优化方面,建议完善销区职能,将报价、合同评审、技术支持、客户投诉等职能前置到销区。
2、矩阵制组织
第一步:组织诊断。对现有组织从结构、部门和岗位等方面进行诊断
第二步:明确组织总体调整思路
案例2:以某房地产公司项目为例,多个项目的开发,某公司已经由单项目公司向多项目公司过渡,现有的项目制组织结构形式已不适应战略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由项目制组织向矩阵制组织转变。
第三步:具体职能分析。根据价值链明确部门与岗位设置
案例2:按照价值链的价值分析,房地产价值链中,利润贡献和风险从前端向后端逐级递减;位于前端的环节价值贡献最大,但是决策的风险也大,管理权限相对集中,而位于后端的环节价值贡献相对较少,决策风险相对也较少,需要分权控制。从目前某公司的组织架构和部门岗位设置看,投资决策、成本控制、营销策划等价值链核心职能缺失或不足,对施工单位、销售代理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等供应商管理有待完善,人力资源等职能亟待加强。根据某公司房产开发模式,规划设计、建筑施工、销售和物业管理业务外包,某公司应加强这几个方面的外包供应商管理。由此确定某公司的核心职能为: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工程管理、营销管理、供应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同时,基于某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建议某公司未来设立总部和项目公司(部)的两级组织结构。根据控制价值较高的核心环节的原则以及管控模式,建议:某公司总部应定位为业务决策、监控与支持平台,项目公司应定位为业务管理与执行平台,供应商应定位为外包业务执行平台。
根据管控模式和总部/项目公司定位,总部和项目公司职能建议如下:
总部: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工程管理、营销管理、供应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公司:工程、销售、财务、行政。
根据前面的分析,建议某公司未来3-5年后的组织架构和部门设置(十大部门):工程管理中心、成本控制中心、投资发展中心、财务管理中心、行政人力资源中心、和营销管理中心。在现阶段,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建议先设置六大部门:投资发展部、成本控制部、工程管理部、营销策划部、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据此,形成总部八大核心职能:投资决策、规划设计管理、项目工程管理、项目营销管理、成本管理、运营控制、行政人力资源、财务与资金。
根据项目的规模、所处区域和重要性的不同,建议设置大型项目公司、中型项目公司和小型项目公司(部)。其中,大型项目公司设置工程部、营销部、会计部和办公室;中型项目公司设置工程部、营销部和综合部;小型项目公司以项目部存在,只设置工程师、销售管理专员、综合管理专员等岗位,不设置部门。
3、事业部制组织
第一步:组织调整思路。
案例3:某公司组织架构优化方案设计,主要从管理诊断发现、战略需要、管控模式要求、资源能力匹配和标杆企业经验借鉴五个方面进行。
1)管理诊断发现:
案例3:某公司组织架构需要与业务发展相匹配,并解决总部关键职能弱化和职能分工不合理的问题。
2)发展战略需要
案例3:实施“以微为本、以轿为主、发展商用、拓展服务”的多元化业务发展策略,对组织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管控模式要求
案例3:按业务特点对业务单元进行差异化的分权管理,对组织架构提出新的要求。
4)资源能力匹配
案例3:确定各业务单元的战略地位,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职能分配和权责分配方案。因此,根据职能行使方式的多种影响因素,某公司目前不断提高的经营复杂程度和内部业务发展需要,要求公司由集权化向分权化组织形态转变。
5)标杆企业经验借鉴
案例3:从行业领先企业来看,大都经历了从直线职能制组织向事业部制或矩阵制的转型。
第二步,组织调整总体结论
案例3:随着多产品和跨区域发展,以及未来的国际化经营需求,某公司目前的组织结构将面临挑战。在未来的组织结构选择方面,除了在现有组织结构基础上进行优化之外,还可以考虑在事业部制和矩阵制中进行选择。通过矩阵制和事业部以及三类事业部制的比较,项目组初步建议某公司中长期采用产品(品牌)事业部制。从目前的实际来看,某公司为实现既定战略目标,重点在于培育和释放各业务单元的生产能力,而事业部与矩阵制相结合的有限事业部制更能满足这一战略需要。事实上,目前各业务的研发、生产和营销等职能模块已按产品进行组织划分,为实行事业部制准备了条件。考虑到某公司现状和汽车行业的经验,建议结合事业部和矩阵制的优点,建立产销一体化(研发、采购实行矩阵制管理)的有限事业部制。但是,从总部能力、业务单元现状、人才结构和组织文化等方面看,目前某公司实行事业部制的条件和时机尚不成熟。项目组认为,通过第一阶段总部能力的培育和授权体系的建立,某公司将为事业部制的建立准备好条件。在进行方案选择和确定时,根据产品、品牌、产销一体化、产销分离四个维度在以下四种组织模式中进行选择:产销一体化产品事业部、产销分离产品事业部、产销一体化品牌事业部、产销分离品牌事业部。
第三步,总部部门调整
案例3: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根据事业部制的推进需要进行调整。如果采取产销一体化事业部,总部调整为以下十六个部门:办公室、市场管理部、制造管理部、物流部、质量部、科技信息部、合资合作部、审计部、法律事务部、党群工作部、战略规划部、投融资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而根据产销分离思路,总部原有物流部可下放到生产事业部,调整为十五个部门:办公室、市场管理部、制造管理部、质量部、科技信息部、合资合作部、审计部、法律事务部、党群工作部、战略规划部、投融资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
第四步,事业部设置方案
案例3:方案一为产销一体化产品事业部;方案二为产销分离产品事业部;方案三为产销一体化品牌事业部;方案四为产销分离品牌事业部。通过四种方案适用性和优劣势的对比,项目组建议某公司优先选择产销一体化产品事业部(同时建议工厂按产品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