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华日报东吴印苑四十一辑--陈震瑶篆刻

(2016-08-05 10:01:55)
标签:

东吴印社

活动

文化

历史

http://s4/mw690/001q0eREzy73O25aMPV13&690
      陈震瑶,别署贞安。1963年4月生。江苏常熟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东吴印社社员。

      爱好书画,工篆刻。篆刻作品力求刀味与笔意的互参,于平实自然中求神韵。作品曾入展《西泠印社第二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并获优秀奖。入展《西泠印社第三届篆刻作品评展》、《西泠印社第四届篆刻作品评展》、《全国第三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七展书法篆刻展》、《江苏省中国书协会员作品展览》、《当代江苏书法篆刻精品晋京展》、《中国书法名城苏州作品晋京展》等。


篆 刻 手 记
文/陈震瑶

      考察先秦古玺,或自然、或豪放、或率真,一印一作,不可名状,不可端倪。其不可重复的唯一性、随意性,多元化的形式美恰恰更符合美学的规律。及至汉印,由之前的自由不羁趋向整饬,平整、和谐、匀称、精致中裹挟着宽博与大气,体现了高难度、高精度的人工之美。

      先秦“文字异形”,造就古玺的奇诡多变,与“百家争鸣”的思想环境相合。汉以“缪篆”入印,形成平稳端庄,古朴浑厚的“中庸”之美,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形势呼应。篆刻起源伊始,就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土壤。

      印虽小技,大道在焉。譬如篆刻的章法常从阴阳、虚实、疏密、对比、离合、屈伸、挪让、顾盼、呼应等对立统一因素来论述,其实,这是富于“二二相耦,非覆即变”(唐孔颖达)的二极思维的艺术表现。又如,“知白守黑”这种虚实相生的空间意识,无不与传统哲学之妙理息息相通。

      继承与创新,同样是篆刻创作永恒的话题。一切成法都不一定成自家法。“不师古,不袭人,我行我法。”(清黄易)反骨传统的创新精神,让人可敬可佩。篆刻创作活动必然是印人的技法手段、表象储备、情感活动的相伴遨游。即使想出天外,仍然脚落实地。

      阅读与观摩多了,眼光与气质自然改变。很多时候可能读过看过的都已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沉潜在胸臆里、气质里,随时可能在无意中流露。“不觉眉棱间跃跃有商、周、秦、汉色,亦忘其身之为今。” (明王守谦)正说明其内在的关联逻辑。“似曾相识”的古意,体现了篆刻背后的文化属性。

      或平和,或猛利……印人对印风的自我选择,往往与其个性禀赋乃至特殊的生活经历有关。认识自己,探索自已,表现自我的过程,即是风格自然产生的过程。一取一舍之间,搭配不同,成份各异,无不烙上印人的个性色彩。因人而异,各创其境,各造其极,自然渠成。

      平和中带些许书卷气息,是我心性里属意的印风。“以气韵生动为理想,但又充满着静气。”(宗白华)是我篆刻创作中所追求的理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