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一篇

(2010-07-07 00:31:33)
标签:

医德

杂谈

分类: 我的医学笔记

最近一月,几乎全部投入了考前复习,七门课程,在一个月里先后考完。学医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所以别人问我报什么专业时,我通常不推荐医学,因为选择这个专业就基本等于选择了一种相对寂寞的大学生活。

病理学课本上有这么一个定义:结核球:肺内孤立,圆形,有完整包膜的干酪样坏死灶。每次看到这里,我总感觉我当时就是一只结核球,多余,异样,与周围格格不入。对外界的向往,在逐渐加大的考试压力中遁形。人体是一个太精确又容不得半点纰缪的系统,这个理由,是我在难熬的自习中最大的支撑。

学业的压力混合着种种杂乱的事情让我的情绪一天天低落下来,尽管我还是按部就班地复习考试,却在考最后一门的前一天晚上莫名其妙地流了一通泪,很高兴我能这么无害地发泄。

这两天有人在我博客上出现了这么一条匿名评论:“医德最好的证明就是济南某著名医院最近两起杀人案!医存之不如不存之,害人比不救助更甚! ”以前看到这种评论我会气愤,现在我不了,面对幼稚的东西,我只能嗤之以鼻。首先从论述角度看,这则评论以杀医生护士的案件论证医德的沦丧,本身就是一种严重而可笑的引据失败。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案件,杀人凶手两日连续刺杀一名肿瘤科女大夫和一名护士,造成前者死亡,后者受伤。原因是十三年前凶手的父亲因原发性肝癌入事发医院治疗无效死亡,该凶手认为其父亲的死亡乃医院所致。为什么十三年的事在今天酿成悲剧,被害医生和受伤护士显然已于当时的病例无关?除了最近国内“流行”的“杀人热”之外,凶手本身的心理偏执是最大的内因,于是以一种他自认为很汉子但其实很下作的手段谋害他人性命。肝癌本为不治之症,死亡是绝大多数患者的要走向的结局,但这位凶手像上述匿名评论者一样,认为人是死于医疗而不是死于疾病和自然存在的必然,而这位凶手像这位匿名评论者一样,还坚定地认为去伤害两条无辜的生命是对逝者最好的偿还。这一件件都是因果,冤冤相报只能扩大伤害。我很悲哀地感到,尽管当前教育普及,但尚有一部分人的思维水平停留在一个偏执甚至极端的层次上,认为愤怒与报复能解决一切矛盾,认为理智可以为冲动让步。只有动物才会被冲动操控。死亡是生命的必然——无论最后通过何种形式表现出来,有些疾病也是身体衰老免疫低下的表现。不是所有的死亡都是别人造成的,除了医疗的事故,这里面有自己的不珍惜,有事物本身固有的脆弱敏感性,有是无从存在走向消亡必然。所以,如果一个人否定死亡,那么他就是在否定生命。

如果问我这两年学医的最大感受,我会说,现代医学面对很多疾病依旧相当无力,而西医的思维向来偏于压邪而不是扶正。医疗永远滞后于疾病,就如同法律永远滞后于社会弊病一样。治疗其实是一个需要靠人体自身来努力的过程,无论是内科的药物治疗还是外科的手术操作,无一不需要人体自身的多种代谢和调节来积极配合,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所以,当一个人虚弱到其身体无力参与治疗的过程时,治疗便开始走向无效,身体不再对药物有合宜的反应,不再能够把它们代谢掉,或者无力承担一场手术。医疗行为只是引导疾病的康复,它还没有神奇到主导这个过程的地步。

我说这么多,不是极力否定目前医德堕落的现实,只是这桩事情需要合理的论证,而不是瞎诌乱扯一番,因为这么做除了泄自己一时之愤,别无意义。我一直坚信医生的品质不比一般人差,只是从事了医疗这个需要更高道德的职业才出现了医德的相对低下,这个职业让谁来做都会出现这种问题,因为道德教育的不足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失败,而不是医学院一家的责任,因为在学生选择医学专业的年纪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人格,之前的铺垫没有做好,之后又没有足够的强化巩固,于是这些医学生跟其他人一样,在道德方面延续着之前的不足而并未得到改善。

于是问题出现了,一部分人抨击着另一些与其有差不多同等道德水平的特殊岗位的人,面对这一部分人,我只能很明白地说:你不配。当你抱怨别人对你态度恶劣的时候你难道想不起来你也曾经这样对待过别人?当你愤击医德沦丧的时候,你是否敢保证自己在个人利益面前从未失掉原则?当你坐在空调屋里享受清凉的时候,你是否想过,一个外科大夫可能正在连续数个小时甚至彻夜为一名恶性肿瘤晚期病人进行着注定没有任何良好效果的复杂手术,只因家属抱有希望地一再要求?当你考前短暂突击就能度过考试而后把知识转头就忘也无人追究的时候,你想没想过一个医生可能因为那厚重的课本里一个细节没有记准就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我说这么多,也不是在极力说明大家对医生批评的不是,而是在众多批评的声音中,有一些确实欠些考虑。其余的那些,应该放大音量,成为批评舆论的正确导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