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大学“人才年”参赛文章《人才说》

(2008-05-02 14:13:48)
标签:

人才

大学生

医疗

医学

山东大学

人才年

价值观

成才观

规划

杂谈

    08年被定为山东大学“人才年”,关于这个主题的活动之一是主题为“我的大学,我的未来”征文比赛,很少参加征文比赛的我面对这样一个我从没写过的话题一筹莫展了几天,终于在今天下午独立完稿了。

人才说

——从大学生和医学生角度看人才

(作者信息见文末)

    人才一说,古往今来,四方世界,亿万家之言,良莠不齐。今述我对“人才”之拙见,但愿不会给本已热闹非凡的人才探讨添加聒噪。

    人才很难被定义,既然如此,那就只做一个定位。关于人才的定位,我认为人才之所以成其为人才,首先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人价值。所谓价值,是你呈现给社会的有用的东西,是你对这个世界造成的有利影响。空有满腹诗书经纶,不留给当代后世具有自我思想和借鉴价值的精神财富,不能说此读书人是个人才。所以,人才诞生在价值体现中。

    关于专业化人才观的认识,我曾经做过一个小型的调查。我用短信给众多朋友发送这个问题:“假如你是202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你希望获得什么样的颁奖辞?”问题本身只是形式,实质目的在于挖掘一个人对于自己成才标准的期许和澄清。调查对象包括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教师、法官、记者等,因为篇幅限制,只选择其中三条大学生身份朋友的短信,现列入下:

    1.(来自某天津某高校机械专业大一学生)自拟颁奖辞:凤栖于岭则山威,龙翔于渊而水灵。二十载探索成就一代大师的旷世伟业,将心血铸成一把利剑,剑锋抖动,划出霹雳,照亮混沌的科学宇宙。(以下内容是他颁奖辞之外的感言)我想这应该是我非常想做到的,但却很难做到,主客观原因都有,我喜欢做学问,可内心有隐隐不甘于寂寞,而当下的情况是论文高于踏实的研究,没有论文连最起码的科研条件都没有,而当一个人为论文而研究时,做给人看的意义要大于科研本身,更何况经济问题也很重要,倘若连个人生活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怎么去全身心地考虑科研?

    2.(来自山东某高校法学专业大三学生)自拟颁奖辞:平平凡凡一书生,不会说些花言巧语;踏踏实实做学问,说真话身体力行。谦虚的学者,雄辩的律师,二者的结合塑造出中国学者的典范。

    3.(来自天津某高校中医学大一学生)自拟颁奖辞:致力于中医学的宣传与发展,尽自己所能医治自己的病人,回报并不重要。

    另外,补充我自己——作为一名口腔医学生——的自拟颁奖辞:道似仙,不惟医身;德近佛,关照人心。为社会把脉,为弊病开方;目含仁智,心系苍生。此赞为大医者颂,此情为大医者动!

    从以上四条自拟颁奖辞来看,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成才标准基本建立在踏实做好本专业并以此贡献社会之上。可见,以“价值的实现”为人才定位基础是符合我国目前大多数大学生的人才观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第一条短信的内容,它能引起我们很多的思考。当自身的价值观人才观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大学生要面临理想的模糊化、信念的动摇并承受此种矛盾为他们带来的思想挣扎的痛苦。一方面我们在教育中不断给学生灌输各种崇高的纯粹的价值观和人才观,一方面社会的现实的弊病、误区和各种过于死板僵化的人才、价值评定原则又很难认可那种崇高的纯粹的价值观和人才观。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中去社、端量,把理想与现实最合理化地融合,这个分寸的掌握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

    现在从医学生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中国青年报》2008年4月4日载文《中国医生徘徊在临床和论文之间》,文中写道,医生的职称评定,职位谋取等愈来愈与论文的多寡挂钩,认为重在临床的医生大多认为临床工作是医生的本职,重于任何其他方面,并且中国国内的科研首先与人为因素与客观因素,很难取得创新;认为重在论文的医生则认为论文关系晋升,没有一席之地,也无法推动临床进步。中国医生在临床与论文中的左右为难其实就是真正的价值实现与现实标准的矛盾体现。无论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因为政策失误,从医者的自身观念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医学生的教育在人文教育方面还是比较缺乏的,这直接导致了很多医生在临床与论文之间过分地偏向于论文而轻视临床。医生是个比较特殊的职业,医疗是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它的从业者是否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对于人文素养养成和正确的价值观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当医生面临生命的委托和晋升利益的诱惑时,他必须根据目前形势和所处环境做出正确的选择。此时,决定他目光投向那一边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医生本身的价值取向和人才观。

    对于所有行业,尤其是具有科研性质的行业,科研和论述其成果的论文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领域的人才,在论文与踏实实践中决不能过份执著于任何一方,否则,无论它具有多么雄厚的理论实力、技术实力、头衔职位,它距离人才的标准还很遥远,若不及时纠正,则会更远。

    现在回到我的人才观上来:道似仙,不惟医身;德近佛,关照人心。为社会把脉,为弊病开方;目含仁智,心系苍生。此赞为大医者颂,此情为大医者动!这是一个针对专业化人才的人才观,下面我将就四个方面阐述我对于医学这个专业和医生这个职业人才发展的观点。

    我一直坚定而执著地认为,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对病人的身体负责,还要关照病人的心理。人患病之时,难免或多或少地恐惧脆弱,尤其对于接受重要器官切除手术的人(如切除乳腺、子宫女性患者)来说,病患的发生、确诊、医疗行为的实施、身体的残缺、日后生活的改变对于他们的心理影响都是巨大而深远的,很多病人在身体痊愈后过不去心理关,导致一些心理疾病,因此,医生在整个医疗行为过程中要随时关注病人心理动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扶助,以及后续的帮助,医生的职责才算尽到。

    对于社会,每个人,不管来自和种职业,什么岗位,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透过岗位看职业,透过职业看领域,透过领域看全社会。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发展,世界的进步,与各行各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单独从医疗这个行业来看,医生直接面对病人,既面对生命,面对家庭的悲喜,民族的兴衰。行医者要拥有大爱,摒弃狭隘的小同情。你不能面对病人对病痛的承受甚至死去无休止地落泪,而是要站立在整个人类高度之上俯视人类的生老病死,站在整个医疗科学技术之上俯视医疗的局限性和待发展性,你关爱的是整个人类,你倾注心血的是整个医疗的发展,而不是某个病患的命运。每个医生都把持着这种态度和观念,医学才能不断突破局限,打破医疗无能,取得发展,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才有可能获得更长久的生命,更强壮的力量,更健康的生存状态,更少的痛苦。

    关于临床与论文的矛盾,医生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实力、所处位置、所在的医院环境(比如医院等级、领导和上级单位的政策)以及个人理想来权衡,忽略任何一方面的因素,你作出的选择都极有可能是失败的。这需要具备足够的分析能力和与高瞻远瞩的能力,需要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断习得。

    解决了以上三点问题,剩下的就是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了。对病人负责,对医学负责,对人类负责,最后还要归结到具体的医疗行为上来,而医疗行为的成功,靠的就是技术。面对一个需要修复的人体,医生的每一个动作都将直接影响到病人病况的发展未来健康的恢复。成熟精湛的技术,既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人的痛苦,又能够在每一次实践中得到新的完善与发展。要获得好的技术,在校学习期间的一学生要付苦掌握专业知识,实习期间努力结合实践,把理论灵活化,内化为可以应用的技术;医学研究生和医学从业人员更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科研,利用既有的知识和技术,结合临床实践,结合国际医学的新发展,真正在科研上有所突破,有所获得,贡献医学,造福世界人类。

    因此,对于所有领域的的人才来说,其存在即自其价值实现之日起。而具体到医疗这个行业和医生这个职业,价值的实现不仅在于理论和技术的成熟和发展,还在于临床应用的成功和突破,更在于医生给予病患、病患家庭以及全人类的负责与关爱,是为真正的医疗人才。

    我的人才之说,到此告一段落。若能得到认同、交流或指正,则深感幸矣。

 

作者:唯苦近佛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07级口腔医学七年制

联系方式:手机:

          E-mail: luzilove_2004110@sina.com

点击即加入山东大学校友博客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