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蒙田随笔全集》节录(一三五)

(2021-06-01 23:30:47)
标签:

蒙田

随笔

读书

节录

《蒙田随笔全集》节录(一三五)
[法]米歇尔·德·蒙田  马振骋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年3月第1版
第3卷

  作者简介:米歇尔·德·蒙田(1533-1592),生于法国南部佩里戈尔地区的蒙田城堡。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也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一位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蒙田出身贵族,早年学习拉丁文,成年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1572年开始撰写其被称为“十六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的《随笔集》。
  蒙田离世已经425年,虽然不熟悉那个年代的历史,但读他的《随笔集》仍受益匪浅。从2017年2月8日开始,精读《蒙田随笔全集》,直到9月17日读完三卷本全集,实际耗费160余天,并把觉得精彩的部分打录下来,形成大约27.5万多字,准备陆陆续续放到博客上,让更多的人共享人类文明成果。

第十一章 论 跛 子
P232
    ……我平时看到人对于别人向他们提出的事,更有兴趣要问的是什么道理,而不是有没有这回事。他们抛下事情真相,却琢磨着探讨原因,难怪谈锋那么健!

P232-233
  对原因的认识只属于掌握万物运转的上帝,不属于我们;我们只是去遭遇这些事情,根据天性去充分享受它们,而深入不到它们的根源与本质,酒也是这样,对于了解其主要品质的人并不更可口好喝。相反地,身体和心灵若自以为是,会中止和搅乱它们享用世界的权利。决定、知情和给予都属于命运的安排与主宰,享用与接受则属于听命于命运使唤的人。
  
P233
  再回过头来谈我们相沿成习的做法。他们忽视事实,却好奇地观察后果……我们的推理会凭空想象出一百个世界,找出其中的原理与结构。它不需要事实也不需要基础,神游天地,虚虚实实似有似无地创造万物。
  ……
  出于这样的习惯,我们知道千百件从不存在的事的由来与原因,全世界也为这千百件事大动干戈,其实这些事的是与非都是虚的。“真与伪是那么接近,贤人不应该冒险进入这块是非之地。”(西塞罗)
  真情与谎言的面目是相同的,它们的穿着、爱好与举止也是相似的;我们也用同样的目光看它们。我觉得我们不但在防止自己欺骗上表现怯懦,而且还鼓励和有心反复这样去做。我们就是爱纠缠在虚妄的感情中,好像这才符合人的本质。

P233-234
    我见过当代不少神迹的出现。虽然它们即生即灭,我们还是从中可以预见它们若能过完天年会有怎样的历程。因为只要抓住了线头,就可一直放线。世上的事就是这样,从无到最小的事的距离,要超过从最小事到最大事的距离。
  
P234
  最初听信神迹雏形的人,到处去宣扬他们的故事,遇到抵制,意识到哪部分要说服人会有困难,于是在这部分虚构一些事去补充。此外,“人天生就爱传播谣言。”(李维)我们不把自己听到的事兴致勃勃添枝加叶,就必然觉得过意不去。个人的错误首先形成大众的错误,大众的错误反过来又形成个人的错误。整个事件就是这样辗转相传形成的,充实的,流传的;以致最远的见证人比最近的见证人听到的消息更多,最后听到的人比最早听到的人更深信不疑。
  这是个自然进程。因为对此有点信仰的人认为相信别人是件善事,一点不忌讳自己加了点什么,还看作这是他份内必须做的事,打消他认为别人想法中或许有的疑惑和迷茫。
  ……
  一般来说,人在传播自己的意见时聚精会神,当普通的做法不奏效时,就会使用命令、力量、铁与火。真理的最佳试金石竟是信徒的人数,这里面庸人远远超过贤人;到了这种局面可不是幸事。“仿佛什么都没有不辨是非那么普遍。”(西塞罗)“一群庸人成了评判贤人的大权威!”(圣奥古斯丁)不顾大众意见作出自己的判断是困难的。从事情本身出发,首先说服那些头脑简单的人;从那时借着数量的权威与证据的年份扩大影响到能干的人身上。对我来说,一件我不相信的事一人说了我不信,一百零一人说了我也不信,也不根据年份来作判断。
  
P235
  ……“远处发生的事可以骗到我们的赞赏。”(塞涅卡)在我们的眼里,远处的景物都很奇异,走近了异象就会消失。“名声从来不必靠证明。”(昆图斯·库提乌斯)
  ……
  直到此刻为止,这些神迹与异象从未在我面前显现过。我看到世上跟我最接近的妖魔鬼怪就是我自己。人通过习惯与时间对一切怪事都会安之若素。但是我愈自思自虑,愈认识自己,愈对自己的怪异感到吃惊,也愈看不透自己。
  这类意外事的发生与传播,命运还是保持主要的权力。前天我经过离家两里地的一个村子,还对一件神迹说得沸沸扬扬,广场上依然群情汹涌。邻村已经为此闹了好几个月,邻近的省份也开始闹腾起来,各种人成群结队奔往那里。当地一个青年一天黑夜在自己家里玩着装鬼叫,并无其他用意,只是一时恶作剧而已。没想到效果出人意料,为了闹得更凶更扩大,他还串通了一个又蠢又幼稚的小村姑;最后发展成三人,同样年龄,也差不多愚笨,从家里布道装到公开布道,躲在教堂的祭台下,只在黑夜里说话,不许带进去一点灯光。说的是普世教化和末日审判(这类题目令人肃然起敬,威力无边,也就更容易行骗),又搞了些可笑幼稚的装神弄鬼,就是儿童游戏也没那么拙劣。

P235-236
    如果命运略加青睐,谁知道这场闹剧会闹成怎样?这些可怜虫今日身陷囹圄,高高兴兴为一起干的蠢行受罪吧,我不知道是否有哪位法官为自己的愚蠢在他们身上出口恶气。这件事暴露出来了大家都看得清楚;但是许多相同性质的事超出我们的认识能力,我主张不予以判断,既不否定也不接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