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白内障志愿者光明健康快车火车医院 |
车长是健康快车上最重要的工作岗位,肩负的责任重大。他的工作态度,关系到健康快车的医疗工作能否顺利展开,关系到这项“民心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我首先采访车长。
郭车长四十多岁,原是北京友谊医院的大夫,后调卫生部工作,曾带医疗队出过国、下过乡。是个经验丰富、精明能干、见多识广、为人厚道、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好干部,在车上已工作5年了。从他那里我了解到许多情况。我择要整理如下:
甘肃定西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常年久旱不雨,群众生活特别贫苦,不但根本无钱治病,最穷的长年吃不饱穿不暖。有的患者外出时没有可穿的衣服,不少患者便穿着寿衣到车上看病。我们的医生看到这种情况便写信给北京医院让他们捐献衣服,邮寄过来,帮这些贫苦群众度过寒冬。他们这辆列车在定西按计划停留3个月,已做完了1100例手术,应该转到下一个地区。但定西还有很多白内障患者,特别是到了快要离开的前几天,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到了快车开走的那一天,快车周围挤满了黑压压的一大片人群,看着快车真的要走了的时候,这些让人可怜的贫苦患者,一下子全哭了,有的泪流满面、有的嚎啕大哭、……群众把健康快车团团围住不让开走,车上的工作人员也都跟着哭了。
这件事郭车长一想起来心里就特别难过。他想有多少贫苦患者等待着快车去救助,我从中也感到健康快车工作的意义十分伟大。我如在现场能拍下这个场面该多么感人肺腑啊!就在我回到北京写这篇文稿时,心里还酸溜溜地想着定西群众嚎啕大哭的场面,从此我也十分关注他们的生活现状。9月28,我从《人民日报》的一则报导中得知定西地区的漳县以“苦甲天下”著称,今年又遭大旱,颗粒不收,因此将有两万余农民远赴新疆采棉,以解决今冬明春的口粮。这条信息让我十分欣慰。
北京人民医院鲍永珍大夫说得好,对眼科大夫来说,最大的满足就是经过自己努力使患者重见光明。支援西部,是她早就怀有的愿望,为了能上健康快车服务,她还放弃了出国进修深造的机会。
北京协和医院沈文英护士,在快车上曾工作了19个月,她每天上班最早,下班最晚,自己有病,仍带病坚持工作。
有一位家住铜川市宜君县76岁的患者张老汉,由于过分紧张,在准备手术时拉了一裤子,快车上的医护人员没有丝毫埋怨和责备,为他清洗更衣后继续进行手术。
有的患者穷得连一元钱一顿饭都买不起,饿着肚子等着做手术,医护人员发现后自掏腰包为患者买饭买菜。
炊事员周通师傅,在快车上已工作9年,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没有节假日,车上有人他就做饭,他做的饭菜味美可口,受到工作人员的一致赞扬。由于他敬业爱岗,曾受到吴仪副总理的接见。
随着我与车上工作人员的不断接触,我了解到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有的医护人员说他们在车上虽然是工作,但更重要的是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虽然远离亲人,时常感到难过,但看到自己治过的病人重见光明又感到十分幸福。他们说在车上工作一年胜过在医院工作十年,人人都能得到最好的学习和锻炼,这是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精神财富,从这个意义去思考,“健康快车”是一座学技术、炼思想的大学校。
(曹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