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下的斜阳,正如宜昌的血橙。送亲的队伍止步在神木县尔林兔草原,再往前可就真到匈奴地界了。
眼看天黑了,庞大的送亲队伍人困马乏。谁也不能确知昭君姑娘此刻的心情。总之,可以揣测的是送亲的队伍停了下来。关于昭君出塞的路线,国内的专家们的意见并不统一。俺觉得,如果不走秦直道,不从已经开发多年、沿途有许多村落的陕西省神木县走,那才傻呢!
http://ww3/large/4d80f4c4gw1f86a23so2fj21kw0t3n1j.jpg
可是,如果相信今天神木县的红碱淖是一滴昭君泪,那也挺傻。民间传说是这样的:据说昭君出塞走到神木县尔林兔草原,即将告别故土,想起了故乡香溪边上的爹娘,恐怕今生再难见面,便流了7天7夜眼泪,于是就形成了这一汪六七十平方公里的红碱淖。王母娘娘大为感动,派七位仙女下凡舞动彩带送别,于是就有了七条季节河同时流入红碱淖。
http://ww2/large/4d80f4c4gw1f86a62ej9zj21kw12iq8g.jpg
传说当然是传说,今天大面积的红碱淖水面形成于现代。在昭君出塞的年代,水面可能不会超过2000亩。不过,正是有水的缘故,成了昭君出塞途径神木县的重要佐证。在那个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逐水草而居、而行是必然的。
http://ww1/large/4d80f4c4jw1f86ad49afjj21kw0v8n18.jpg
可说到底,民间传说是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群众基础的。红碱淖是否是昭君的眼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在这个从农耕地区向游牧地区过度的地方的人们,世世代代怀念昭君姑娘。谁说不是呢?娶媳妇的一方欢天喜地,送亲的一方总是百般难舍、千种心结。这样的心态,体现在了昭君出塞的传说中很自然。
http://ww2/large/4d80f4c4gw1f86aqgdpffj21kw0vgaih.jpg
善良的老百姓世世代代感念昭君的恩情。正是昭君远嫁匈奴和亲,换来了汉匈边境近百年的和平以及之后的和平传统(尽管战争不可避免,毕竟可以有另外的选择了)。老百姓的善良,还在于他们认为昭君姑娘付出的牺牲太大了。人们不懂昭君的心。是做一个深宫怨妇,还是自己大胆地闯一条出路?昭君的选择是后者,因为昭君出塞是自愿请命,并没有谁逼迫她。
http://ww1/large/4d80f4c4gw1f86b2e2ygnj21kw132n0m.jpg
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会改变历史。昭君做到了,因此她是位伟大的女性。参加此次“2016年神木县昭君文化研讨会暨内蒙古自媒体神木行”活动,使俺真切地感受到,王昭君不仅仅属于内蒙古,属于俺们呼和浩特,她当然也属于陕西、属于神木,属于湖北、属于宜昌,也属于整个中华民族。此刻,俺更愿意相信红碱淖是一滴昭君泪。感谢@新浪内蒙古
给俺这次机会,完成了这次“否定之否定”。
http://ww2/large/4d80f4c4gw1f86bc9vag5j21jg0lcdin.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