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江苏省每年的作文题都是最难的,我的水平写不出来,所以14年的时候,全国作文都写了,唯独放弃江苏省的题目,今年高考题一出来,我瞬间“碉堡”了,材料写到“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结合这段材料,写一篇议论文。”我的天啊,反复看了几十遍,我还是没有参透其中深奥的道理,搞不懂为什么出这么“绕口烧脑”的作文,简直是不留“活路”,江苏高考作文的难度力压各省,并登上了微博热搜。话长话短能表达清楚不就行了,这和彰显个性,提倡创新有什么必然联系?别人无话可说的我有话说,别人已说我不必再说,这什么逻辑?这不是较真嘛,出题的你出来,“我保证打不死你”。翻遍全网,除了吐槽,没看到一篇关于这个题目的解析,我估计语文老师也懵了,虽不想“烧脑”,但还有点强迫症,总觉得缺一篇不完美,我不是语文老师,也不是写作高手,只是庆幸自己生的早,要是现在高考就“挂”了,真心的说一声,江苏考生“伤不起”。
——题记
首先说明不要因为这个标题就觉得文章是心灵鸡汤,或者是说一堆催人奋进的励志话语,我只想简单的表达自己的理解。意大利文学家但丁的代表作《神曲》 里有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勉励自己,鼓励他人的万能句。新时代这句话被改编成了很多版本,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穿自己的鞋,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还有“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找鞋去吧! ”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是一句非常洒脱的话,我们通常只往励志层面去理解,而我认为这句话要辩证的看。走自己的路其实就是坚定内心,不受他人干扰,以对自已负责的态度去生活、去工作、去创造。相信自己、欣赏自己,在失败困难的时候鼓励自己、肯定自己是通向成功的道路,这话没有错,但走自己的路就一定要做好规划,把握方向,不听别人说不等于不自省,更不能有“老子天下第一,别人爱咋咋的”的骄横,个性彰显要有度。人从呱呱坠地起就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之路,能保持稳定的心理,我行我素,完全不在乎他人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想都不敢想,不是我不愿洒脱,而是我没有勇气去做。人是在社会范围内的,不是孤立存在,前进的路上也不是孑身一人,会有结伴同行的朋友,如果只强调自我,把好的建议也当成耳旁风,明知自己的路走不通,甚至走错了,但为了面子或者为了坚守这句“座右铭”,那这句话就失去原有的意义了。
“穿自己的鞋,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句调侃广泛流行,用大白话说就是抢夺别人的饭碗,今天我们不去探讨这其中的人性问题,换个角度看,在发展的道路上,审时度势,立足于自身实际是基础,这就等同于穿自己的鞋,做好准备沿着既定目标走不就是了,为何一定去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呢?比如一个工厂实际水平只能占领全县市场份额,通过慢慢发展不断壮大,再在去扩展市场,这是理想状态,而工厂盲目扩大,在自身能力不够的情况下,去抢占他人市场,这是让别人无路可走吗?明明是把自己逼上“绝路”, 那些让别人无路可走的人并非是自己无路可走,是“妄自尊大”的心里做祟,付出的代价有可能比无路可走还要大。
再说说创新,在今天没有任何一个词比“创新”还要火,创新是新时代的要求,我理解的创新是在充分学习他人的基础上再去创造新的事物,而不是“还没学会走就要跑”,创新更不是把别人的思路想法直接拿来,不根据自身实际生搬硬套,这样的结果不是让别人去找鞋,而是自己去找鞋,从众多想法中书梳理出一条适合个人的,集中精力把这一个点做大做强,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新,形成良性循环,创新的意义才有所体现,所以说“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找鞋去吧! ” 这句话只是理想,也只能是理想。
找到独特的自己,既要彰显个性也要踏实做事,既不能盲目的迷信自己也不要妄自菲薄,路还很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走好自己的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