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高考(全国卷I)——打了谁的脸?

(2016-06-10 16:23:29)
       从今天开始写2016年的高考作文,有个朋友说“你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写各省高考作文确实很烧脑,而且固有的思维模式很难把每个题目都写出亮点来,所以我每次都是报着忐忑的心情去完成,高考结束两天了,我迟迟没有动笔,是因为原有的写作计划不想被打破,“两学一做”的学习心得与端午节里谈文化的主题又给了我两天思考时间。因为有前两年高考作文写作基础,不少朋友都给我留言,希望我继续写作,我就再尝试一次,好在很多省市都统一了试卷,今年的任务不是很多,比起去年的16篇作文,9个题目,我还是能接受的。
       今年的全国卷I是一幅漫画,
漫画分两格,上面左边小孩手举得100分的试卷,脸上有个吻印,右边小孩手举55分的试卷,脸上有个巴掌印;下面左边同一个小孩得了98分,脸上有巴掌印,右边小孩得了61分,脸上有吻印,不同的成绩受到不同的待遇,这道作文题被全国各地的网友“玩坏了”,各路段子手的“神解析”让人忍俊不止,比如“学习好的孩子头发少,聪明的脑袋不长毛。”再比如“上联:学霸98哭哇哇,下联:学渣61笑哈哈,横批:妈的智障”,还有“小明和小刚脸上的巴掌印、唇印均系同一人所为,请家长和学校注意未成年人暴力事件和情色事件!”等等,玩笑归玩笑,如果考生真这么写,那这门考试算是“废”了。我认为这题目不难,漫画寓意给考生留下很多思考角度,可以去写家庭教育,家长片面的追求分数,也可以结合自己求学的经历谈谈体会,如果想深化内涵,可以去写重分数教育而轻素质教育的社会问题等,如果紧扣这个主题,作文得高分应该是可以做到的。下面我就按照我的直观感觉去写这篇作文。                                                                                                                                                                                                                                            ——题记 
       
分数就那么重要吗?
       
对,重要,因为考不了高分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考不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毕业就找不到好工作, 找不到好工作就挣不到钱,挣不到钱就......”
       这样无底线的循环式问答在生活中总能遇到,尽管我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分数不仅是孩子的“命根”,也极大触动家长的神经,不知从何时起,考个100分已不单纯是孩子们用来“炫耀”的成绩,而是家长们互相攀比的资本。
       从小我就有个“敌人”,这个“敌人”我也不清楚他具体是谁,到底是哪得罪了我。这个“敌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老谁”家的“小谁”像魔咒一样困绕了我整个学生时代,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无论怎样去努力都无法超越这个“假想敌”。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可能是真实存在的,老师喜欢他,同学围着他,带“三道杠”,坐在第一排,文艺演出他主持,国旗下发言也是他,我经常审视自己我怎么就不是他,结果反省了5分钟后思想又抛锚了。他的身边除了赞扬就是掌声,考了100分除了有爸爸买的礼物还有妈妈的亲吻,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在万分的疼爱与众人的关注下生活着。“好孩子是不会犯错的,也不能犯错”一旦退步了,难受的不是孩子自己,而是一直在“消费他优秀的家长,在父母的惯性思维里,我的孩子怎么能马虎出错,怎么考不到100?连两分这样的小问题都没有发现,以后可怎么办?100分的结果就是没有退路,次次100分的结果就把自己逼上绝路,当考100分已经成为了家长的习惯及要求的底线时,一分的差距就成了家长的“致命伤”。
       我不算是个好学生,没逃过课但上课有小动作,没有不交作业但作业总出错, 没得过100分但也没有不及格,虽然没有坐在第一排但有个好视力,我有考100分的理想,但那只是理想,而且小学三年级后,我就离这个理想渐行渐远。我有过考58分的经历,甚至比这还惨,迎来的虽不是巴掌确也是“刷锅洗碗”的惩罚。父母对学校教育结果的认可程度最直观的就是体现在试卷分数上,老师在《学生手册上写的“热爱劳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等评语,家长都是一扫而过,直接把注意力放在“但是......”上,往往家长眼中微不足道的品德赞扬成了分数高低的补充,如果考了100分,好的品德是锦上添花,如果不及格,在好的品德也于事无补,尽管家长们已经深陷“名利场”,尽管他们的交友标准也是在看品德。家长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多跟好同学在一起。”而他们眼中“好”的标准更多的是成绩。
       退步与进步是相对的,退步要总结,要鼓励,进步更需要赞扬与认可。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同样,社会、国家也不是永远都在大踏步的前进,适时的放慢脚步,重新整理,甚至是暂时的停滞不前,都是在积蓄能量,我们在享受国家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时,也要对衍生出的问题有包容的心理,家长要给孩子进步的时间与空间,同样,公民也要给国家进步,解决社会问题一些时间,过程也许有点曲折,但“向上向善向好”的初衷没有改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步入社会的我回头看看,无论是100分还是58分,只不过是一串数字而已。我从漫画中看到的不是谁打了孩子的脸,而是这记巴掌打了谁的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