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烟日里谈戒烟

(2016-05-31 13:55:18)
       朋友圈里大家刷屏要“六一”礼物, 突然有人插话,“今天是无烟日,全民戒烟。”没过几分钟,这条信息又被“六一”淹没了,看来,无烟日并不在大家的关注范围之内,如果不是朋友说,我也不知道今天是“世界无烟日” ,南航徐川老师出了一本书《节节向上》,他在每个节日都会与青年学生谈一个话题,比如“青年节里谈中国”,“建党节里谈信仰”等,效仿川哥,我也写一篇关于戒烟的话题,当然了,题目有点LOW,内容也不新,但这种科普帖能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做辅导员十年,如果让我总结哪项活动最有意义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会整理思路,认真回忆,因为有意义的活动太多,但如果让我说工作中遇到最大的麻烦,换句话说,最不愿意做的是哪件事?我会不假思索的回答“查宿舍”。 不知道有没人和我同感,查宿舍是一件从体力到脑力,从心情到情绪都面临很大挑战的工作。九点集合三人一组,两栋楼百间宿舍,敲门问好,进屋检查,环境卫生,违禁电器,是否吸烟,安全隐患,拍照存证,开出整改通知单,批评教育,关门走人,这样的标准流程一早上要重复几百遍。13年的时候,我连续发了七篇博文《宿舍这点事》,从防火防盗,人身安全,人际关系等做了说明,那时候我还没有完全意识到校园禁烟的重要性,后来因吸烟引发的火灾不断见诸报端,高校公寓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我愈发意识到校园禁烟迫在眉睫。
       我问同学“
你不知道宿舍不让吸烟吗?”学生答“知道”。我继续问“知道怎么还要吸? 学生答“憋不住。”不吸烟的人永远理解不了“吞云吐雾”的感觉与味道,对于“烟民”来讲,烟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吸烟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有时候,连上课的间隙,都要跑去厕所抽烟过瘾。学校几经调研修改,制订了史上最严格的控烟令,但宿舍楼道和教学楼附近的垃圾桶,烟蒂烟灰随处可见,甚至有未完全熄灭的烟头。在宿舍经常能遇见这样的情景,右手握着鼠标,左手夹着香烟,“聚精会神”的在游戏上“奋战”着,全然不知我已“潜伏”到他身后,游戏打的好,抽一口“得胜烟”,打的不好抽一口“郁闷烟”,打赢了抽根烟庆祝一下,打输了抽根烟平复一下,一个人抽根烟冷静一下,一群人抽跟烟总结一下,总之,有一万个理由抽烟。“老师,不好意思,我是真没发现你来了,我就刚抽了一根烟。”尽管他桌面的烟灰缸里,密密麻麻插满了“烟屁股”。
       “烟民”难道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吗?
肯定知道 那些因吸烟导致器官衰竭的“惊悚”照片不让人害怕吗?肯定害怕。但知道了、害怕了为什么还戒不了?这可说来话长了,烟草本身的毒素容易让人上瘾,产生依赖,有哪些损害,网上比我说的权威全面,而我认为比生理依赖更严重的是心理依赖,戒烟一段时间又反复抽的不在少数,因为现在吸烟、敬烟是一种时尚与社交,别人发烟不拿不好,不给面子,这和当年“宁让胃口喝出洞洞,不让感情出现缝缝”的敬酒形式同出一辙。此外,有人主观的认为吸烟是排解压力,提高注意力的有效途径,其实吸烟短暂兴奋后是产生压抑,对神经的刺激会让“烟民”的注意力下降,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疾病,可见烟真不是个“好东西”。
       翻开全国重、特大火灾统计资料,里面记载着许多因酒后吸烟、卧床吸烟、乱扔烟头、违章吸烟等原因酿成的火灾和伤亡事故,因吸烟引起的火灾案例更是数不胜数,触目惊心。高校宿舍是大学生最集中的地方,也成为了“校园烟民”的“集中营”,工作中最让我挠头的就是如何有效的“瓦解”这一“恐怖组织”,说服教育、批评通报,违禁与评优挂钩等等,能上的“手段”都上了,有效果但不明显。有人说,从源头取消,不卖烟不就行了,现在可不是计划经济了,买烟的渠道太多,学校超市没有但校外有啊,商店可不会因为你住宿舍就不卖烟给你;也有人说,没必要大惊小怪,抽烟的那么多,着火只是个例,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我想说除了人为纵火的,有哪起火灾是当事人主观愿意发生的?就是因为侥幸的心里在作祟,所以才有了那么多吸烟引起火灾的案例。
       网上列举了吸烟引起火灾的“十宗罪”, 
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漫不经心,不管场合,随手乱丢烟头和火柴梗;在维修汽车和清洗机件时吸烟;叼着香烟寻物时,烟灰掉落在可燃物上,引起火灾;不看场合地点,乱磕烟灰引起火灾;在匆忙时把未熄灭的烟头塞进衣服口袋,结果引燃衣服而起火;使用打火机不当引起火灾;在严禁用火的地方吸烟而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把点燃的香烟随手放在可燃物上,如书桌、箱子上,人离开时烟火未熄,结果引起火灾;或因烟头被风吹落,引着可燃物而引起火灾;醉酒后吸烟。我认为这其中至少有八条是校园烟民”易犯的错误,俗话说,“粒火能烧万重山”,烟头虽小,但隐患很大,因大意带来的损失无法估计。
       按照套路,写到最后应该发出禁烟呼吁,但现在流行“多点真诚,少点套路。”那我就真诚的说一句,“哥抽的不是烟,也不是寂寞,而是得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