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都很精彩,充分体现了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特征,开放性的命题考察的不仅仅是语言与逻辑,更多的是思维与观念。今年的上海的作文题目给人的直观感觉并不难,但又让你很难说清楚文字里看似浅显易懂的道理,有种无处下手的感觉,尤其是在紧张的气氛,有限的时间内,若想写出一篇精彩的作文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材料写到“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自由是政治哲学的概念,也是社会学的观点,关于自由的争辩从未休止,我也写写这篇作文,和考生不同的是,我是在轻松的环境,宽裕的时间里完成的,所以思考的更为充分。
康德说:“自由就是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吗?”如果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就是自由的话,康德认为这种思想就太肤浅了,所以他反过来讲了一句更精辟的话“自由是我不要做什么就能够不做什么”,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这句话很容易帮助我们理解沙漠与自由的材料,选择穿越沙漠的路线与工具你的权利,你可以往东也可以往西,你可以步行也可以飞机,这从表面看来是自由的,但无论你心里有多么的不愿意,路途有多么的崎岖,也许你明知道沙漠的尽头并没有迷人的风景,但你仍然要穿过沙漠,你不能因为你的个人情绪而不去穿越沙漠,所以在舒服的交通的工具,在美好的行程仍然不能消除你的负面情绪,你是带着郁闷去穿越,你说你是自由的吗?所以说,自由是相对的。
电影电视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桥段,敌人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只要你说出他们想知道的秘密,就给你自由。 有人选择了自由但成了叛徒,而更多的人放弃了这样的自由,坚持信念。不同的选择为自由注入了不同的概念,前者的自由是苟且偷生,后者的自由是正大光明。孙悟空为唐僧画了一个圈,圈内就安全,但受禁锢,圈外就自由,但有危险,在圈内可以打坐休息,读书诵经,你是自由的,但活动范围受限,你出了圈拥有了更大的空间,但同样也面临更多的危险。得到与付出是等同的,出卖别人换来的自由让人唾骂,守口如瓶失去了自由但受人尊敬,原地不动看似不自由但得到安全,一意孤行看似自由确实质危险,自由是平等的。
十八大之后,反腐力度空前,老虎苍蝇纷纷落网,回看他们的犯罪轨迹,他们第一次收礼的时候也紧张,结果收受的贿赂越来越多,结果呢,个人资产越来越多,欲望越来越大,最后连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钱,难道这就是自由?权利是自由受限制的记号,你要不受这记号的限制,结果变成了阶下囚,行动就不自由了,曾经呼风唤雨的人物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但成为金钱的奴隶后明明知道这事违规,但还不能不做,身不由己。某艺人吸毒被抓,毒品带来的快感让他感觉到了更大的自由,但当你发现已经产生依赖,想丢下它确离不开的时候,你才知道那不是真自由,凡是让你不能挣脱的,以损害你为代价的那些表面的自由自在的快乐,都是假象。自由不会因你是高官和名人而降低标准,因为自由是公正的。
我行我素,肆意妄为不叫自由,在某些国家爆发的政治危机中,冲突各方都自诩为人民争取自由,但肆意的烧杀抢掠能称之为自由吗?三股势力为了争取他们所谓的自由,蓄意破坏安定团结,这能称之为自由吗?这是对自由的践踏,是为所欲为,是无法无天,是野蛮行为,一切超出道德与法律准则的自由都是伪自由,都是批着自由的外衣干着肮脏的勾当。相反,如果你意识到了错误,说“我不做了”,而且真正的做到了,又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轨迹,不用每天提心吊胆,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很微妙,真自由与假自由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自由是法治的。
康德的话帮我理解了自由的真谛,我们所需要的是那些不受错误的自由产生的结果所捆绑的自由,那些表面自由的结果往往是不好的,相反,表面好像限制,其实质是厚积薄发,释放自由。自由不是你想穿越沙漠的时候就能穿越沙漠,而是当你不想的时候就可以不做,我们需要的是不受捆绑的自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