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部日记之七十,再见陇西

(2012-01-12 13:41:23)
标签:

杂谈

    2002年1月12日,我在陇西挂职工作的最后一天,按照团中央的要求,我即将结束基层挂职生活,告别这座城市,告别陇西一起工作的朋友们。一年时间不仅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基层共青团工作的经验,更让我了解了陇西风土人情,感受到了陇西人民的勤劳朴实,最后一篇西部日记让我把最美的陇西呈现给你。

 

    陇西在古代是从地理方位指称陇山(六盘山)以西的地方。又称陇右(古人以西为右),陇右在很多情况下也指甘肃。秦穆公用由余之谋称霸西戎,今天甘肃省天水、甘谷、武山、岷县、陇西、临洮等地在当时纳入秦国版图,公元前280年(秦昭王二十七年)在以上地区设陇西郡,后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西晋曾设过陇西国。秦汉时陇西郡治在狄道(今甘肃临洮)。陇西郡是甘肃最早的行政建制。打开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就无法回避随处可见的“陇西”二字。因为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上游,是华夏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秦文化、唐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两千多年厚重的人文历史。今陇西县古称襄武,一度为省会。在公元1669年以前,甘肃军政文化的中心基本在陇西,陇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是西出长安的第一大军政文化重地。

 

    天下李氏出陇西,陇西不但是李氏的发祥地,李氏的郡望,更是一座历史名城,文化名城。《大唐氏族志》中记载,太宗诏令天下,李姓的郡望是陇西,举国上下李氏至为尊荣,天下李姓是一家,还分什么派和系,同为陇西籍,共奉“陇西堂”,以陇西为荣,尊陇西最亲,这就是李姓的郡望和堂号均以陇西命名的原因。 陇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武有勇将,文有大员。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陇原物华》中,在其“历史名人”栏,列出了48位历史名人。其中李姓人氏有9位,他们是李暠、李渊、李世民、李广、李陵、李冲、李晟、李愬、李彦仙,占历史名人总数的18.7%;在“著名学者”和“著名文学艺术家”条下,列出的27位名人中,李姓占了7位,他们是李翱、李白、李益、李约、李公佐、李复言、李梦阳,占名人总数的25%。这么大的两个比例数字,说明两千多年来,李姓确实是陇原人民所仰望的姓氏,他们的郡望为陇西,也为陇原人民增光添彩。

 

    陇西气候温润,风景宜人。曾经有八景:五台古刹,首阳旧县,碧岩珠帘,石门夜月,渭水秋波,翠屏青岚,桃花晚照,洛浦荷盖。这些靓丽风景虽然已被岁月风吹雨打得风烛残年,但它们当初的美丽和容颜,永存陇西人的心目中,激励着一辈又一辈陇西人,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奋斗。作为一座历史古城,陇西还有许多文化古迹。诸如汪公神道碑,李贺墓,五李亭,太白井,太白故里碑,李贺南园,李靖庙等等,此外,还有更为久远的战国秦长城遗址,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遗址,陆续出土的一些石器,陶器均为国家珍贵文物。这都是陇西人引以为豪的丰富文化资源。

 

    陇西云阳板舞是陇西县民间团体舞蹈,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以柔美娇健、干脆飒爽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板长约三尺,宽二寸五,四片为一副,内贯铜钱,装饰有精美图案,拍击脆响。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陇西仁寿山都要举行万人朝山盛会,云阳板舞便是朝山庙会的主要内容。这一天,男女老少倾城而出,四乡农民也远道而来,仁寿山上人流如云,热闹异常,云阳板舞便是朝山庙会的主要内容。陇西是中国药乡,中药材以党参,当归,黄芪走俏国内外市场,并取得了国家原产地认证。文峰、首阳中药材市场都是全国很有影响的,两大市场左右着西北乃至全国的药市行情。

 

    这就是陇西,一个有着54万人口的大县,陇西作为我工作奋斗过的地方,无论我在哪里都会时刻的关注这里,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祝福陇西!再见,陇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