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山得名于何时,史无记载。因有十方古刹,又名“十方山”。据史载,古时的陇西“山多林木”,仁寿山原为一片原始森林,后经多次损毁,但直至明代还是林草覆盖,请嘉靖时著名的诗人胡缵宗赞美道“陇西林密,流水其内,赤根丝丝,白根濊濊,陇泉漱玉,陇木到天。”
几乎每天早晨我都要爬一趟山,从驻地到山顶往返需要一个半小时,六点出发,在上班之前便能返回,山上随处可见锻炼身体的人,山顶道路两旁是望不到边的玉米地,园前区是巍峨的仁寿山门牌坊和玲珑剔透的汉白玉拱桥,312台拾级道直通山腰八角亭。山麓右侧屹立着少年英雄张新龙塑像,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山上东有南山寺,中有三清殿,西有十方寺。十方寺新建占地882平方米的大雄宝殿气势恢宏,4尊汉白玉佛像莅位其间。陇西李氏文化的象征“陇西堂”座落东院,是海内外李姓族人寻根祭祖的重要场所。中院为曲径游廊,有当代名人、李姓后裔的书画供游人观赏。雄踞山巅的八角楼古朴典雅,登上楼顶,陇西川塬尽收眼底,古城新貌一览无余。三寿园、碑林、如一阁、乐寿堂、迎宾楼、大佛殿、西进亭、瑞亭、烈士陵园、中华名医陇西纪念馆各具特色。山上碑林中珍藏着全国唯一的一块五段碑,乃为珍品。
陇西堂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雕梁画栋,丹青彩绘,飞檐翼然,气势雄伟。唐代著名书法家、有着“书中仙手”职称的李邕墨迹的“陇西堂”巨匾高悬其上,字迹纵横驰骋,潇洒飘逸。抱柱联书:“五千言道德一经鹿洞流芳龙门缵绪,十八子公侯万代柳袍然蓉境长开”,“陇山巍巍巩昌十方与满秦晋,为水滔滔南安八景声冠洮岷。”内设李氏先祖牌位三尊:李姓始祖利贞公、李氏先祖李耳公、李氏先祖李崇公。陇西堂殿前,置一座高1.80米、直径0.95米的圆形三足宝鼎,上面铸刻古朴凝重的“陇西堂”三字,上加轻笼顶盖,终日香烟缭绕。院中苍松翠柏,肃穆幽静,花香氤氲,这里牵系着李氏儿女的情愫。
站在仁寿山上的最高处八角楼,俯瞰陇西全景,太阳刚刚升起,陇西安静祥和,这里是我奋斗一年的地方,无论我将来到哪里,我都会记得陇西,祝福陇西。
http://s6/middle/4d801a13tacb85d4f7e35&690
http://s6/middle/4d801a13tacb85b6d1b75&690
http://s14/middle/4d801a13tacb85dded61d&690
http://s7/middle/4d801a13tacb85c312e16&690
http://s4/middle/4d801a13tacb85dac467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