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国教育最大的败笔!
(2011-05-31 22:34: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时评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又是教室、宿舍两点一线式的生活方式。复习、考试、考试、复习,所有的模式都很固定,不固定的是老师的心情,知识的灌输,没有多大的创新空间,没有多少的探索自由,除了教材、习题集,唯一的乐趣就是考试!然而,考试的目的是什么?分数几乎是每个人难以逃脱的宿命。
高考,给很多考生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青春期,正处于一个复杂的年龄段,无论从生理、从心理,青春期的男女几乎都处在需要认真关注的时候,但是,一旦你投入到高中去,你的青春期几乎就意味着考试、考试,再考试,单调而灰暗,每个人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习惯下解脱后的“自由”是什么滋味,去习惯思想上的放松是什么感受。
然而,高考真的培养了人才吗?如果,整个教育对人才的认识就是考个高分,那么,高考做到了。围绕高分,老师们也好,体制要求也好,都费了很大的精力。然而,如果以综合能力来衡量,恐怕高考就是一个败笔了!很大情况下,高考只是局限在书面意义的纸上谈兵,更多内容局限在简单的几本教材的认识,而且,很多教材的认识都很偏狭的。先坦言,我不曾体验过高考的滋味,然而,中考的滋味似乎已经给人很深的印象了!辛辛苦苦,学了几年的知识,对于知识的体会和理解,也就局限在解题的范围内,提前跳出了考试的压力,广泛的在物理学和中西方思想文化作品里涉猎,让我汲取了很多宝贵的思想方式和脱离解题困扰的知识。记得曾经跟一个很正统的接受过国内教育培养起来的旅美物理学博士同学交流近代物理学发展的情况时,谈及二十世纪早期那些科学家们在研究放射性物质方面的努力,谈及爱因斯坦超人的想象力对于物理学发展的促进,以及谈到每一位名人早期艰苦的求学过程,问及当代物理学发展的方向时,对方总是一脸的茫然。似乎对于物理精神、对于物理思想,对于如何完整而系统的去把握好一门知识,显得茫然而不知所措。
传统意义上的解题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每一门知识的系统认识、忽视了学科思想、学科精神的弘扬,根本不会培养好孩子健康的思考、探索方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扼杀着自由思想、丰富想象的能力。
而已高考为重点的考试制度,却让教育苦苦难以挣扎应试的束缚,看看视力下降的学子们,看看那些被知识撑得大大,却又显得茫然、木讷而又精神空虚的学子,如果教育对于精英的理解就是用知识达成那样的目的,我想高考是让教育目的发扬到最佳状态了。
然而,如果从综合思想素质和能力方面去衡量人才,那么,高考是中国的教育最大的败笔!摧残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同时,让更多的人成才之路扼杀在了求学途中!但是,所有人的思想似乎都集中考试分数的惊喜中,社会也罢,成人也罢,似乎早就忽视了,用考试让学生们的身心遭受那样的摧残,却又难得学到些许实用的知识到社会一无是处,真的就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吗?
最可怕的是,原本,考试只是作为发现人才的一种手段,而今,却被当作教育的目的、培养人才的手段应用、强化。真的考试不得高分就不是人才吗?试问,古今中外的爱迪生们、王羲之们、李白们、牛顿们等名人拿到中国的考试教育体制下,会被那几门迂腐的课程、杂乱的试题、不断的考试揉捏成什么人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