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招生乱相多,家长细斟酌!

(2011-05-22 20:42:26)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时评
    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新华视点”记者 赵仁伟、王思海)北京市2011年“小升初”政策近日出台,再次强调“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然而,对于孩子家长来说,仍然在择校的路上奔忙,但即便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也很难选择一所“好初中”。


  对于时下的模式化的教育,很多人都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受考试功利性的驱使,当前教育的认识越来越狭隘的集中在书本和试题方面,“纸上谈兵”的后果都知道。虽然,当前也在提倡所谓的特长学生,然而,由于长期的受应试教育禁锢,在这方面的认识始终难以放开。


  作为学校一方来说,仍然要接受种种考核的衡量,而难以办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作为家长来说,考试似乎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对学校的期待也停留在考试分数方面;作为社会来说,对教育有着太多复杂的期待,然而,社会不明白,教育内部体制的局限束缚着发展的自由。


  当前教育能够创造一流的人才吗?也许,有人会认为,我们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爱因斯坦、贝多芬、巴尔扎克等名人,但是,我们也该认识到:国外的教育一些经验和认识比我们先进得多。比如,当我们认为按部就班的教育字、词、句、段落分析的主线是进行语文教育的方式时,国外的小孩却从小被培养搜集文字、整理信息、撰写论文的能力。也许,他们思想深处,还没有学会什么是主语、什么是谓语、宾语,更不会像我们一样偏执于去扣每个字词的含义,但是,凭借生活培养出来的语感已经掌握了良好的写作能力。而我们费了很大牛劲从小教到大后,很多学生却让那些天花乱坠的知识搅混了头脑。也许,咬文嚼字、苛求段落分析他们个个都是高手,但要整体把握思想,撰写高水平的文章时,却常常显得能力普遍低下了。整个教育过程,总是围绕书籍安排的内容进行思想。到最后,学生的思想和风格过于模式化,几乎失去了自己个性思想、表达的方式。


  即使,真如众多人想象的,我们没有必要去培养高水平、高能力的科学家、音乐家什么的,那也不至于把学生的思想禁锢在套路化、程序化的思想体系里吧?


  择校难,让很多家长头疼,头疼的同时,笔者建议:如果都集中到那么几所名牌的学校里,势必要让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沦落为给学校挣取名誉的工具。真若此,何如给孩子选择一所稍微差些、但自由程度稍微大点的学校,培养好学生的兴趣爱好呢?千篇一律挤到考试的独木桥上,也未必都能挤进“精英”的行列,既然如此,还是踏踏实实从小培养好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和特长吧!那点儿,远离了万众瞩目的重点班更容易做到、做好!


  鲁迅哥哥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孩子的求学生涯是短暂的,至于想如何让孩子发展,是去讨好现代的教育体制呢?还是不拘一格创造孩子的特长生涯,还请家长们细细斟酌一番也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