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国新闻摄影的最高荣誉“金镜头”奖颁出,获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的作品《挟尸要价》在公众中掀起巨大的感情波澜。各大门户网站跟帖踊跃,新浪网有关“挟尸要价”的博文多达22万篇。
对于《挟尸要价》作品的获奖,既有溺死学生的母校长江大学的质疑,又有众多批评的网络言论“残忍的摄影、残忍的评委”。然而,存在即为感知,对于一些刺痛公民道德痛处的作品,我们同样应该以科学的理性来看待!
罪恶不可怕,可怕的是罪恶被当做习惯,更可怕的是人们在罪恶面前表现出麻木的认同。媒体、言论的作用就是给大众搭建一个充满阳光和爱的生活平台,然而,生活中的每个人都要生活在贪婪的欲望之中,有些贪婪突破的民众的道德底线,令人不敢去面对。隐忍,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进一步助长了丑陋的气焰。
因此,不管《挟尸要价》是一部多么残忍的作品,我们都要理性面对。尽管照片揭示的现实是残忍的,可是,正因其“残忍”地揭露,才让我们见识到了,人性原可以肮脏和丑陋到如此的程度。过度的贪婪,原可以造成这样麻木不仁的社会现实!实在残忍、令人心痛,可是,这都是活生生的现实呀?
在感受残忍的同时,也让我们在“残忍”的刺激下反思公民道德,反思社会,反思那些给社会制造阴暗的恶习以及善于此道的一些群体。
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残忍”一面的同时,更多的是带给我们关于社会道德的思考,而这种思考,虽然也是“残忍”的,但也正因为这种“残忍”才给了我们思考打破那些制造这种“残忍”社会现状背后层层社会因素的勇气,让我们拨开种种谜团去思考如何完成社会公民道德体系的构建。
《挟尸要价》反映出的社会现实是残忍的,作品是残忍的,作品获奖更是触到了我们公民道德的痛处,可是,这种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是活生生的人,不该是被物欲迷失灵魂的禽兽,我们需要的不是物欲横流的生活,而是有情有义的日子,从而,给我们带来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和勇气!
一部作品若能够借助于揭发丑恶,来激发公民对构建社会道德的思考,不管它是多么“残忍”的,不该好好儿奖励一下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