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昔日,音乐、舞蹈、书画、奥数、英语等寒暑期培训班来势汹汹之际,这句话一度成为未雨绸缪的教育箴言。如今,某些家长对“国学”神力的坚信,不啻于老年人对保健品的热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开始老调重弹。
从印有“国学”字样的书籍长期盘踞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到机场、车站等各种人潮如织的场所,打着“国学”旗号的讲座光盘长盛不衰,再到名利场上各种国学的变体大行其道,原本支着小脚碎步慢跑的国学,正在经济效益的热情召唤下朝着“显学”之路狂奔。
对于“国学”的复兴,很多原因是有些人不满于现代人日渐空虚、堕落的思想认识,便对古代的人文思想寄予很高的期待,想着法子把老祖宗那一套捣鼓出来,大肆宣传。这期间,一些迂腐的学者从中立言,倒激起了教育界之外的许多精明商人的兴趣,乘势以铺天盖地的各类国学书籍挤占书店,谋取商业暴利。
形成这种局面,我想,不单单是人们思想认识的问题,更多的,在现代教育界,我们有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很明显,类似“国学”大行其道的原因,与现代化的学校教育脱离不了重大关系。
在现代化的学校教育里,总是按部就班的设置了几门简单的课程,原本,学习应该是件借助于学生兴趣的事情,然而,由于教师的考核多数都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挂钩,也就造成了不少教育环境因功利而导致的认识性扭曲。教育内容虽文理不同,但是,围绕着单一的考试形式:填空、选择,思维形式如出一辙,实际上已经雷同一家。
而对学生进行的思想认识启蒙,人生观塑造等等人文性的关键内涵,却也只是聊聊。
现代化的教育是束缚人的教育,过强的功利性,各种形式花样、内涵枯燥的试题分析大行其道。并且,在涉及思想品质教育方面,也脱离具体环境,统统拿到书本上进行量化考试。耗费学生无数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记忆,学完之后,除了让学生精神疲劳之外,一切空空如也。
当人们对现代教育传授的许多教材内容感到失望之时,便有学者从祖宗的腰包里捣鼓出了所谓“国学”,夸夸其谈,貌似圣人一般进行伦理宣教。
结合近代社会上涌现的一些荒诞、滑稽的各类养生“大师”、“神仙”,我们不能看出现代人思想认识的贫乏。这个,既与社会物欲盛行而缺乏人文因素有关,更多的,让我们见识到了跻身在外表繁华世界里的现代人思想认识的混沌与迷茫、见识到了人文思想教育的贫乏。我想,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个急需进行人文教育反思的阶段。
我们很有必要,去打破传统单一的教育内容和考试形式,思考采用更多的方式放开教育,鼓励人文思想百花齐放。当然,在认识上,我们要坚决杜绝像“百家讲坛”那样浮于形式地夸夸其谈式思想争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