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运动要有长远打算!
(2010-08-11 20:24:04)
随着“中国丹霞”地貌成为中国的第40项世界自然遗产,一时间中国又掀起了“遗产热”。根据建设部的统计,目前中国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而各地跃跃欲试提出申遗的已经排队到下个世纪。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在申遗上的花费可谓不遗余力:“中国丹霞”申遗牵头的湖南崀山所处的新宁县,为这一次申遗花了4亿多元,而其2008年的财政收入才刚刚突破2亿元。“中国丹霞”六地共为申遗花费十几亿元。
最近,针对各地掀起的景区建设热,让人看着是比较心痛的:全国,尚有那么一些人年轻人没有住房,徘徊在城市的街头,每天辛辛苦苦的为城市建设出力,可是,一年到头忙碌下来,手头儿能剩几个钱呢?
真正有心情,我们还是应该关注一下那些年轻的群体为好,毕竟,他们是真正的未来。
近来,咱也有幸参观了一个比较著名的景区,感觉建设真是不错。遗憾的是:受时间限制,没能很好的进入到景区中去,参观一下里面很神秘、很有代表性的建筑,也就省了不少门票钱。对于那点儿门票钱,咱是不心疼的,毕竟,花钱让自己“享受”了一下。
可是,再好的景区,看的不单单是风景,更多的是感受一下外界风景带给灵魂深处的震撼。相对而言,门票费用还是有些高的,只会去体验一次,以后就可以跟着照片去感受了。
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占地很广、建设很复杂、很昂贵的景区,我们不会投入太多的时间和金钱去欣赏的。诚然,对于他们来说,可以在短期内收回建设所耗费用,然而,以后高额的项目维护、环境管理费用是否就该由财政全面支撑?这样,是否就是说要把原本可以带给许多大众利益的土地,圈起来建设一个消费很高的景区呢?这个维护负担,是否会由将来的老百姓去承担呢?
对于各地大造景区的做法,让人见了胆寒:许多人都在揣测,时下的建设者们吃了什么迷魂汤,要成天忙忙碌碌的造就许多华而不实的建筑,让当代背负沉重负担,让后代去承担无限责任?而且,就当前的建筑、建设水平来说,这些建筑能支撑多少年呢?若干年后,让后世拆除还是重建呢?
当然,那就不是现在这代行权人的责任了!对于景区建设花钱值不值,专家说得只是一面之词,他有着自己的立场,要得到可观公正的评价,还是应该要百姓来投票的。另外,还请让所有的活动都别建立在个人利益基础上,否则,自己一时快活了,却要让后代背上长久的负担!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