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就像在海边捡贝壳,拾到些精美的都会让人感到开心!关于文艺的价值,我觉得,应该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我和生活,让每个人轻松、愉快、明朗地去追求、去生活。文艺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打破认识上的错误,让人不会因为错误的认识而生活沉重或痛苦,如果,文艺只是把人圈在一些做人的条条框框里沉重、迂腐地生活,那么,我觉得这样的文艺,我们还是不要去看得好,省得让自己不痛快!这就是我对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学说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我国人们思想的根基,我没法说,但既然我的思想无所牵挂,可以轻松在地想象,我为什么让自己去接触那些让自己不快的思想呢?难道只是为了让自己做思想的奴隶吗?算了吧,孔子两千多年来收了不少门人,我想我还是不要让自己死后去他老人家门前吵闹得好。
十四世纪以前的意大利,人民思想笼罩在宗教的阴影里,像我国古代书生困扰在孔子仁义道德假象里一样,他们的观念也受着严重的束缚,一些传统观念的唯一作用,就是让人因这些观念而觉得生存的丑陋,因为这些观念而犯些错误会觉得生命阴暗。一个巨匠从天而降,卜伽丘及时用文艺来扭转了人们的观念,《十日谈》应运而生。http://baike.baidu.com/view/62029.htm
这本书的题注是为了安慰那些在恋爱中受伤害的女性的作品,实际上是解放西方性思想的作品。比较遗憾的是,在我国,直到目前,我看一些学者也好、大众喜欢的性说明文章也好,读起来始终不是让人觉得像卜伽丘谈的那样明朗。其中参杂淫荡、强迫的思想,让人实在不忍来读。在人的本性里,对性的认识是羞涩的,然而,如果不把性思想解放开,恋爱中的青年很可能就因为骨子里一些错误的认识而终生蒙受阴影。
今天看来,《十日谈》里的小故事似乎十分平常的。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当时意大利的人文背景,就会明白,《十日谈》绝对是一篇了不起的杰作。
谈这些,希望聪明的现代人,不要拿出古代的一些假仁义,打着文艺复兴的幌子来愚昧现代人。优秀的文艺,从来都是源自通透洒脱的心灵之中的。难道李白的作品不是证明吗?你们可千万不要去深究其中的仁义思想,仁义是每个人骨子里都会有的,绝对不是孔子的空谈所塑造的。
每一个时期的文艺,都应当有自己的思想作为核心,文字只是一种媒介,不能追求其中深意而徒增自身痛苦。可惜,空喊文艺复兴的那个学者自己痛苦,而不谦虚,否则,真想跟这样有责任心的学者沟通。
想得简简单单,希望有志的青年不要害怕一些道德君子们对西方思想的仇视,从西方思想中拾取些精美的贝壳把玩,对于一个思想者来说,不是一件乐事吗?更何况,这些思想对我们自己是百利而无一害呢!
加载中,请稍候......